回归途中的第六代人

img回归途中的第六代人 img

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色列的舞蹈开始渐渐地摆脱格莱姆的美国风格,而缓缓地回到德国现代舞的根基上去,因此,以皮娜·鲍希为首的德国舞蹈剧场开始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得到扩展。一目了然的格莱姆技术不见了,各种神话和《圣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的动作语言和对整个社会的反思甚至抨击。这种新的舞蹈形式还吸收了说话、戏剧表演和歌唱,这些舞蹈家属于以色列现代舞的第六代人,而表现突出者则包括露丝·齐夫·伊亚尔、尼尔·本·加尔和利亚特·多尔、诺亚·沃特海姆和阿迪·沙尔、伊多·塔德穆尔等。

伊亚尔采用了砂和水等自然成分,创造出了极富独创性的作品。而大屠杀这样一个可怕之极的题材本来是难以用舞蹈艺术来处理的,但却在她的舞台上找到了强烈的反响。

加尔和多尔夫妇1985年首次登台便旗开得胜,当年就在“格特鲁德·克劳泽编导大赛”上获奖。10多年来,他们经常应邀赴海外公演、教学,并为自己和他人的舞团编舞,1988年公演的作品《两居室公寓》在法国巴尼奥莱国际编舞大赛上又获大奖,随后还成功地巡回演出于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城市。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中青年走向成熟后的完满和冲动。

沃特海姆和沙尔共建的“天旋地转”舞蹈团是个亮丽的青春组合,同名处女作一公演便在英国驻以文化协会主办的舞蹈比赛上获第一名,而第二个作品《隐形眼镜》则在特拉维夫苏珊·达拉尔舞蹈中心主办的当代舞大赛上又获第一名。1994年元月,他们还获荷兰第四届国际编舞比赛的“公众大奖”。充沛的精力和狂放的想像力使他们登上了特拉维夫、耶路撒冷、伦敦、赫尔辛基、莫斯科、圣彼得堡、柏林、汉城等世界名城的大舞台,并赢得更多的巡演机会。

img

伊多·塔德穆尔编导并主演的现代舞剧《西玛的锅碗瓢盆》,摄影:[以]嘉迪·达冈。

伊多·塔德穆尔少年时代在以色列和纽约度过,服兵役期间居然以出类拔萃的身体条件,一人夺得三份全额奖学金,得以在巴特·多尔舞蹈学校学舞,其超常的开度、软度和力度三结合,超人的敏感和出众的舞蹈意识,深得国内外名师的赞叹。他先后加盟巴特·多尔舞团和巴切瓦舞团,成为以色列青少年的青春偶像,1990年获“耶尔·夏皮拉杰出男舞者奖”。此后,他飞往“世界舞蹈之都”纽约,在拉·柳波维奇舞团作男主演。作为优秀的舞者,他曾有幸同许多世界级的编导家一道工作,受到莫大的启迪。回国后,羽毛丰满的他开始踏上编导之路,创作的《七点遗言》、《西玛的锅碗瓢盆》受到权威舞评家的高度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