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卢卡舞蹈学校

img帕卢卡舞蹈学校 img

帕卢卡舞蹈学校位于德雷斯顿,创办于1925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德国是历史最长的舞蹈学校。该校正式开张于1925年,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舞蹈技术和创作舞,而且还有理论,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用舞蹈语言表现自身独一无二个性的能力。与许多舞蹈学校不同的是,教学的重点不是放在固定套路或模仿之上,而是放在鼓励和刺激学生的创造力上,因此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1928年和1931年,舞校分别在柏林和斯图加特开办了分校。1936年,由于纳粹分子当道,身为犹太人的帕卢卡被禁止从事日常的舞蹈教学。迫于纳粹的压力,帕卢卡舞校于1939年关闭。

1945年德累斯顿遭到轰炸,帕卢卡失去了全部财产。但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帕卢卡迅速恢复了舞蹈教学,并再次登台。1949年,她与萨克森州政府达成协议,帕卢卡舞蹈学校收归国有,并得到专业舞蹈学院的地位,学制三年,而学校机构和教学内容等其他事项均由帕卢卡自己决定。1950年,帕卢卡告别了舞台生涯,全力以赴于舞蹈教学。5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人的重大影响,东德舞蹈和教育的体制和内容发生了剧变。由于现代舞运动在苏联尚未发生,因此古典芭蕾一统天下的苏联模式盲目地照搬到了东德,并通过政府行为,完全地淹没了德国自身的现代舞传统。帕卢卡舞蹈学校这所德国现代舞的名校也无法逃脱这种被外来舞蹈所同化的厄运。面对种种非艺术的重压,帕卢卡决不妥协,毅然辞去了校长的职务,并收回了自己的名字。经过艰苦的斗争,东德文化部终于同帕卢卡达成了协议,在教学内容中使现代舞同古典芭蕾并驾齐驱。1954年,学校的体制扩展为五年;1953年至1957年,新校址在德累斯顿的城堡广场落成,并使用至今。自1960年开始,苏联芭蕾教师陆续前去传艺,翌年,学制再次扩展到了七年,以使学生在12岁便能入学。德国统一以来,帕卢卡舞校在艺术上得到了自由发展的大环境,并可能同各国舞蹈教育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为了使舞蹈教育跟上时代,也为了发扬光大帕卢卡舞蹈学校自身的现代舞传统,1991年,舞校校长由比利时的现代舞蹈家保罗·梅里斯担任,1993年由帕卢卡的弟子汉尼·万特科继任,1994年由为帕卢卡担任多年钢琴伴奏的彼得·贾乔接任。贾乔将舞校的教学内容恢复到了古典芭蕾与现代舞并举的状态。自1997年8月以来,帕卢卡的另外一位弟子恩诺·马克沃特出任校长,此前,他曾是舞蹈表演家、芭蕾大师、编导家和舞蹈经理。

目前,帕卢卡舞蹈学校是德国惟一一所独立的舞蹈学院,教学内容包括有专业舞蹈(表演)、舞蹈教育和舞蹈编导三大部分。

img

帕卢卡舞蹈学校学生们的现代舞新作《青春的冲动》,摄影:[德]比尔德曼。

参考书目

[德]罗伯特·泽沃斯:《皮娜·鲍希-乌珀塔尔舞蹈剧场,或训练金鱼的艺术:舞蹈远足》,约翰·施米特作序,帕特丽希娅·斯塔迪的英译,芭蕾论坛出版社1984年版。

[荷]马滕·范登阿比勒:《皮娜·鲍希》,1996年羽毛出版社版。

[德]约翰·施密特:《德国舞蹈剧场》,普洛匹朗出版社1992年版。

[德]约翰·施密特文 欧建平译:《机遇与问题——联邦德国政府对艺术(尤其是舞蹈)的资助》,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国际会议论文编辑委员会主编:《国际舞蹈会议论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德]约翰·施密特:《顶着内心的恐惧而舞:皮娜·鲍希评传》,伊康与利斯特袖珍出版社1998年版。

[德]苏珊娜·施利希尔:《舞蹈剧场:传统与自由》,《文化与思想丛书》,罗沃尔兹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

歌德学院等单位主编:《今日舞蹈剧场:德国舞蹈史30年》,卡尔梅耶出版社1998年版。

[美]杰克·安德森:《芭蕾与现代舞简史》,《舞蹈地平线丛书》,普林斯顿图书公司1992年版。

[美]杰克·安德森:《现代舞的世界:无国界的艺术》,舞蹈书店1997年版。

[法]热拉尔·马诺尼撰文若斯兰·勒·布尔希图片编辑:《世界舞蹈表演与编导名家图录》,羽毛出版社1993年版。

[德]霍斯特·克格勒主编:《简明牛津芭蕾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欧建平:《美国、西德现代舞的今天》,《舞蹈艺术》1989年第1、2、3辑。

欧建平:《小舞团 大气派——评德国布朗施维克芭蕾舞团的在京公演》,《舞蹈》1998年第5期。

欧建平:《皮娜·鲍希与德国舞蹈剧场》,《舞台》创刊号,1999年3月。

林亚婷:《碧娜·鲍许终于要来了!》,台北《表演艺术》1997年2月号。

古名伸采访林亚婷译:《珍惜时间,继续创作:访碧娜·鲍许》,台北《表演艺术》1997年2月号。

古名伸:《风清云淡:记平和、真诚的碧娜·鲍许》,台北《表演艺术》1997年2月号。

阿尔诺·卡普勒斯特凡·莱夏尔特编 李肇础译:《德国概况》,莎西埃德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