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校、舞者数据及概况

img舞校、舞者数据及概况 img

统一之前,德国共有8所国立舞蹈学校、2000多所私立芭蕾舞校、6万名民间舞演员、20万业余接受舞蹈训练者、数百万舞厅舞者;统一之后,这个数字则有更大的增长。

8所国立舞蹈学校中,分别位于斯图加特、汉堡和慕尼黑的三所代表着专业舞蹈教育机构中的最高水准。

位于斯图加特的这所学校原为私立的“克兰科芭蕾舞学校”,1973年转为国立的芭蕾舞学校。该校一直口碑极好,主要因为它是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附属舞校。最初的校长是安娜·伍威姆斯,采用的是英国的皇家舞蹈学院体系,1987年,伍威姆斯调任新建的慕尼黑芭蕾舞学校校长之后,新上任的校长海因茨·克劳斯则改用了俄国的瓦岗诺娃体系。

在慕尼黑,舞蹈表演家和教育家康斯坦策·维尔农与丈夫弗雷德·霍夫曼和伯索尔基金会通力合作,将州立歌剧院的少年芭蕾班同音乐学院的芭蕾系合并成“慕尼黑芭蕾培训中心”,并始终能够使一些工业和金融公司、政党和公众信服,国家和社会应该大力支持舞蹈。1987年秋,他们搬进了新盖的校舍,随之而来的则是一项接一项的辉煌成就:挖掘出了足够的男生生源,举办了全国性的舞蹈比赛,毕业生得到了实力雄厚舞团的合同保障,并在俄国莫斯科、保加利亚瓦尔纳、芬兰赫尔辛基、美国杰克逊等各大国际比赛中荣获金、银、铜牌。1987年,维尔农调任巴伐利亚州立芭蕾舞团的团长,培训中心改由原斯图加特舞校校长安娜·伍威姆斯负责。

汉堡芭蕾舞校是汉堡芭蕾舞团的附属舞校,同在“汉堡芭蕾中心——约翰·诺伊梅尔”这座设施齐备的大楼里,校长是彼得·阿佩尔,但仍在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的领导之下。舞校效仿克兰科芭蕾舞校的模式,因为诺伊梅尔是从克兰科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走上成功之路的。这座大楼里共有九个供舞团和舞校使用的练功房,以及办公室、服装保管间、舞蹈图书馆、能容纳40名寄宿学生、设备先进的舞蹈学校。学生需要接受八年的系统训练,并在最后两年参加剧场实习。舞团有不少舞者均来自这所舞校,而师资则往往是舞团历年来的成功舞者。

此外的五所国立舞蹈学校,以及上述的慕尼黑舞蹈学校,在行政管理上则分别隶属于埃森、法兰克福、汉诺威、海德堡/曼海姆、科隆和慕尼黑的地方政府,推行专业舞蹈的训练体系。应该说,这些舞校的开设,对于德国舞蹈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德国舞蹈界对此并不满足,认为正是教学质量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德国专业舞蹈团里外国舞者多达80%以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