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俄罗斯艺术总监的贡献

两位俄罗斯艺术总监的贡献

在历届的艺术总监中,20世纪30至40年代和80年代的两位俄国人——谢尔盖·李法和鲁道夫·努里耶夫为该团在20世纪的两次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谢尔盖·李法 1905年4月2日生于俄国基辅,早年在家乡学舞,1923年加入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先后在布罗妮斯拉瓦·尼金斯卡、利奥尼德·马辛和乔治·巴兰钦的作品中创造了角色,并逐渐成为同代人中的杰出表演家。1929年,他开始了编导生涯,根据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了新版的《狐狸》。同年,他出任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并兼任明星演员长达26年之久,使舞团重整旗鼓,并东山再起。这阶段,他创作并大多主演的作品有《普罗米修斯的创造》、《伊卡洛斯》、《裸体国王》、《凯旋的戴维》、《亚历山大大帝》、《雅歌》等。1944年,他离开巴黎,创建了蒙特卡罗新芭蕾舞团,并为该团创作了《戏剧与音乐》等新作。1947年,他创办了巴黎舞蹈学院,10年后又创建了舞蹈大学。他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35年到1967年的32年间出版了专著25部,其中的《编舞宣言》、《论学院派舞蹈》、《论编导》,均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总体说来,他的贡献早已远远地超出了巴黎歌剧院,因而被誉为“现代法国舞蹈的建筑师”。

鲁道夫·努里耶夫 素有“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男演员之一”的美誉。1938年3月17日生于前苏联,少年时代便初尝跳舞的狂喜,1955年考入列宁格勒舞蹈学校,从名师亚历山大·.普希金学舞,1958年入基洛夫芭蕾舞团作独舞演员,1961年随团赴巴黎演出后留在西方。此后,他陆续在各一流芭团作首席男主演,足迹踏遍了各国大舞台。他与英国芭蕾明星玛戈·芳婷的合作成为世界芭蕾史上的佳话,两人共舞的《天鹅湖》被拍摄成了录像片,并制作成了大小激光和数码影碟,成为后世赞叹不已的当代经典。他技术超群,风度翩翩,常使观众如痴如醉,不仅主演了全部浪漫和古典芭蕾舞剧,而且在现代芭蕾大师弗雷德里克·阿希顿的《茶花女》、罗朗·佩蒂的《失乐园》、乔治·巴兰钦的《平庸贵族》、莫里斯·贝雅的《徒步旅行者之歌》、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的《魔王》中创造了男主人公。自1963年起,他先后为许多西方芭团复排了全部俄罗斯古典芭蕾的经典剧目,并经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1972年拍摄的影片《我是舞者》生动地记录了他在课堂里的练功情形,而在《仙女》、《茶花女》、《睡美人》等舞剧片中也有精彩表演。

自1983年起,努里耶夫出任了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通过亲自复排俄罗斯古典芭蕾整套的经典剧目,亲自创作现代版本的《灰姑娘》,复排《吉赛尔》等本属法国浪漫芭蕾经典,却鲜见于巴黎歌剧院舞台多年的精品,以及现代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风格代表人物的作品,并外聘威廉·福赛斯、卡罗尔·阿米塔奇、露辛达·蔡尔兹、麦克尔·克拉克等当代最杰出的编舞家前去编舞,为舞团积累了大批风格迥异的古今经典剧目,完善了破格启用新秀担任主角的传统,使许多出类拔萃的年轻舞者能够脱颖而出,进而逐步地恢复了该团“世界第一”的地位。1989年,努里耶夫因无法如愿以偿地每年花六个月在世界各地客串演出或编导,而辞去艺术总监的职务,仅保留“首席编导家”这个专为他设立的头衔,以便该团能够继续演出他编排的大量保留剧目。1993年1月6日逝世于巴黎。

继努里耶夫之后是31岁的前舞团巨星帕特里克·迪蓬,他以新一辈特有的敏感,进一步加大了努里耶夫使剧目“现-当代化”的步伐,仅是1990年上任后的一年间,便增添了现-当代新剧目15个,结果使舞团保留剧目中古典与现代的比例急剧攀升到了一比一,而观众的上座率则从原来的98%提高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