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芭蕾在荒漠中播种

欧洲芭蕾在荒漠中播种

对于剧场舞蹈而言,新生的美国只有一片荒漠。很少有人在此耕耘,更没有什么官方的资助。与大多数文明国家不同,17世纪前的美国根本没有剧场,甚至根本没有欧洲式的正统音乐,而只有教堂里的圣歌。当时的美国人生活艰难,而他们的宗教又禁止各种感官的快乐,尤其是禁止剧场表演艺术。这种情形尤其是在新英格兰州颇为严重。随着城市于18世纪的兴起,若干英国剧团陆续来到美国大陆,并于纽约、费城、亚里山德里亚和波士顿公演。而新奥尔良还目睹过法国的歌剧。第一批芭蕾舞演员曾在18世纪来过美国的一些殖民地,其中有位出色的法国编导家名叫亚里山大·普拉西德(17?—1812年),但他不得不与未经训练的美国舞蹈演员们合作,以排练并演出群舞。而在美国人中间,只有一位名叫约翰·杜朗(1768—1822年)的剧场舞蹈家曾涉足过芭蕾,但他的芭蕾侧重于哑剧,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芭蕾。

毫无疑问,当时的最佳芭蕾演员都在欧洲。偶尔有几位法国芭蕾教师来到美国,也主要集中在费城。他们来自法国皇家音乐舞蹈学院,并受到美国人的热烈欢迎,因为继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美国人对英国演员的偏见极为严重。美国人民的娱乐需要,使东部各城市中很快崛起了不少设备优良的剧场。随着经济的日益发达,美国人富裕起来,可以支付得起欧洲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了。1833年,纽约建立起了一座歌剧院,而歌剧和芭蕾舞剧表演便从此有了立足之地。与此同时,始于19世纪初的芭蕾训练也开始在法国教师的指导下常规化了。1839年,浪漫主义芭蕾的大明星,也就是号称“第一位穿脚尖鞋翩跹起舞的芭蕾女演员”玛丽·塔里奥妮(1804—1884年)和她的胞弟保罗·塔里奥妮(1808—1884年)及其德国妻子安娜·加尔斯特(1801—1884年)一道,在纽约的帕克剧院首演,剧目都是其父菲利波创作的。他们的表演令美国人大开眼界,并竞相模仿。同年,法国芭蕾大师让·佩蒂帕(1796—1853年)和他的儿子马里于斯·佩蒂帕(1818—1910年)接踵而至。随后到新大陆演出过的还有著名法国舞蹈家和编导家约瑟夫·马齐耶(1801—1868年),但他们都因不满于美国人当时的落后和愚昧而悻悻而去。然而,他们的公演却为另一位曾与塔里奥妮齐名的奥地利芭蕾舞表演家范妮·埃尔斯勒(1810—1884年)的轰动效应铺平了道路。埃尔斯勒曾创造了令美国国会议员为亲睹其舞姿倩影而推迟开会,并在演出后被疯狂的观众以人代马,将她供在马车里拉回旅馆的历史记录。

埃尔斯勒给美国观众带去了八部芭蕾全剧和一些自己最拿手的小节目,更重要的是,她还训练了一批土生土长的美国芭蕾舞演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乔治·华盛顿·史密斯(1820—1899年)。对于舞蹈之美可谓饥不择食但同时缺乏比较基础的美国观众被那勾魂摄魄的埃尔斯勒及其芭蕾搞得心醉神迷长达两年之久,并满怀感戴之情地拱手奉送给她数不胜数的金钱。史密斯精通芭蕾技术,虽未能成为颇有独创性的编导家,却一直作为欧洲来的芭蕾女明星的男舞伴长达50年之久。

玛丽·安·李(1823—1899年)19世纪中期曾赴巴黎习舞,回美国后复排了《吉赛尔》等几部芭蕾舞的经典舞剧,史密斯则成了第一位美国版本《吉赛尔》中的男主人公阿尔布雷希特。奥古斯塔·梅伍德(1825—1876年)起步学舞于费城,后去巴黎深造,先后于巴黎歌剧院和米兰斯卡拉剧院登台并大获成功,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芭蕾舞蹈家,但遗憾的是,她从未回美国作过旅行演出。朱莉娅·特恩布尔(1822—1887年)曾在玛丽·安·李的芭蕾舞剧《姐妹们》中作过主演,并在埃尔斯勒的舞团里作过演员,先后主演过全部浪漫芭蕾舞剧中的女主角,其贡献在19世纪的美国芭蕾舞史上可与前三位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