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国家芭蕾舞团
在法国这个芭蕾的摇篮之国,创建于1972年的马赛芭蕾舞团可谓历史过于短暂,但论水平,却实属上乘;论名次,仅屈居于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之后。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现代芭蕾的编导大师罗朗·佩蒂,而《年轻人与死神》、《卡门》、《巴黎圣母院》等佩蒂的现代芭蕾代表作,则顺理成章地成了该团的保留剧目。

罗朗·佩蒂编导、与夫人齐齐·让迈尔1949年主演的现代芭蕾舞剧《卡门》,摄影:[法]塞尔日·利多。
罗朗·佩蒂 1924年1月13日生于法国维尔蒙布勒,早年就读于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学校,1940年入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独立后自行组团多个,自编自演,风格则包括了芭蕾、歌舞杂耍、好莱坞和电视台晚会等,频繁巡演于国内外,直到创建了马赛芭蕾舞团才安下身来;在位25年,为该团度身创作了大批充满性爱光彩和戏剧张力的芭蕾作品,从而逐步将该团提升到了国际芭坛的显要地位。1998年春,该团曾来上海、广州等地公演了一台佩蒂作品的晚会,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但因需确保中法两国政府级文化交流项目——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公演不受冲击,它未能来京登台亮相,由此给佩蒂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因为他回国后,便因年事已高而不得不退休,由原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明星女主演玛丽-克洛德·彼埃特拉加拉出任了该团团长和附属舞校校长。不过,舞团也从此进入了“后佩蒂”的新时代,演出剧目则因佩蒂断然收回其全部作品的演出版权,而不得不多样化起来——不但有来自美籍俄国现代芭蕾编导家乔治·巴兰钦、美国现代芭蕾编导家杰罗姆·罗宾斯、捷克当代芭蕾编导家伊日·基里安、荷兰当代芭蕾编导家鲁迪·范·丹茨格、瑞典当代芭蕾编导家马茨·埃克、美国现代舞编导家保罗·泰勒和卡洛琳·卡尔森等大师级的作品,也有英国编导家里查德·惠洛克、法国编导家玛丽丝·德朗特、克洛德·布吕马雄、埃里克·吉耶莱等后起之秀的新作,甚至连彼埃特拉加拉本人也开始大量地创作起来。
2001年秋,彼埃特拉加拉率领马赛国家芭蕾舞团访华,在北京、上海等地亲自登台,领衔主演了由她改编的新版《吉赛尔》,以及由巴兰钦的《茨冈舞》(又译《吉普赛人》)、《红宝石》(又译《随想曲》)和彼氏改编的古典芭蕾舞剧《雷蒙达》第三幕组成的三合一精品晚会。两台演出中,她出类拔萃的肢体条件、稳定自若的腿脚控制、细腻传神的人物塑造和游刃有余的大家风范,足以让人们感到心旷神怡;与此同时,女二号辛西娅·拉巴罗娜的脚尖碎步与击脚小跳,男一号于连·莱斯特尔的儒雅俊朗与规格顺畅,男二号于连·德路奥特的彪悍骁勇与戏剧张力,男三号吉尔·波特的干净利落与出色弹跳,男四号蒂埃里·瓦瑟兰的气质高贵和手臂松弛,均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玛丽-克洛德·彼埃特拉加拉 1963年出生于法国科西嘉,不到10岁便走出家门,进入巴黎歌剧院芭蕾舞校深造,毕业后则进入大名鼎鼎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21岁那年则在巴黎国际芭蕾舞大赛上夺得金奖,从此踏上国际大腕儿的成功之路。1990年,27岁的她终于登上明星女主演的宝座,有幸主演了几乎所有的传统和现当代经典剧目,并在世界各地频繁登台。彼埃特拉加拉的惊人和动人:芭蕾女明星自然天成,具备必须的肢体条件——长胳膊、长腿儿、长脖子、小脑袋加高脚背儿,具有电影女明星的天生丽质,并且有着极富个性的面部形象——深蓝的眼睛、梦幻的眼神、高傲的鼻梁、乌黑的秀发……其令人叫绝之处,也是与其他芭蕾明星不同的地方,即彼氏不仅身兼团长、编导和主演的三职,而且对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颇感兴趣,撰写并出版了一部舞蹈史书——《舞蹈的传奇》,其中不仅有通常的历史线索,更不乏自己从舞20余年来的独立思考,可为弥足珍贵。彼埃特拉加拉的文化品位和学术水准不言而喻。从芭蕾表演家上升到舞蹈史学家,这个飞跃非同小可,因此,它标志着从非文字语言的手舞足蹈向文字语言的“舞文弄墨”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