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芭蕾舞团

img斯图加特芭蕾舞团 img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初创于1759年,曾是“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法国人让-乔治·诺维尔(1727—1810年)推行“情节芭蕾”的重要基地,但真正登上世界级芭蕾舞团的宝座,则是英国编导家约翰·克兰科出任团长之后的事情。

约翰·克兰科 1927年8月15日生于南非的吕斯滕堡,最初在南非开普顿大学舞蹈学校学舞,1946年赴英国深造,后入赛德勒斯·威尔士芭蕾舞团作演员。不久,他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编导上,先后为该团创作了《美人与野兽》、《菠萝脑袋》、《宝塔王子》、《安提戈涅》等舞蹈和舞剧,为美、英、法、意四国最重要的芭蕾舞团创作了舞蹈和舞剧《一个主题的多种变奏》、《美人埃莱娜》、《罗米欧与朱丽叶》,并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导演了歌剧《仲夏夜之梦》。

1961年,他告别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前往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就任团长要职。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他便以自己的献身精神和出众才华,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芭蕾表演家,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保留剧目,如《奥涅金》、《驯悍记》、新版《罗米欧与朱丽叶》等大型芭蕾舞剧,以及《韦伯作品1号》、《莫扎特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乌木协奏曲》等交响芭蕾,并率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登上了许多国家的大舞台,使之一跃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有创造活力的芭蕾舞团之一,不仅创造了举世公认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奇迹”,更将德国芭蕾推上了世界级水准。与此同时,他在1958年为该团创办的“诺维尔学会”这个培育编导新秀的摇篮里,大力扶持新人,使当代芭蕾舞坛上一批顶尖级的编导大师脱颖而出——约翰·诺伊梅尔、伊日·基里安、威廉·福赛斯、乌韦·肖尔茨、皮埃尔·韦斯,都是在此推出的自己的处女作。

《奥涅金》 1965年4月13日首演于斯图加特。这是一部融古典技术和现代观念于一体的芭蕾舞剧,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古典芭蕾舞剧之一”。1969和1973年,克兰科曾两次率团赴美国演出这部戏剧型芭蕾舞剧的杰作,创造了空前的辉煌。1980年,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也是用这部舞剧,为刚刚进入新时期的中国舞蹈界如同注入了一支兴奋剂。而克兰科为男女主人公奥涅金和达吉娅娜创作的三段双人舞,一直使中国的几代编导家们津津乐道,并奉为楷模。1995年,我们有幸观看了巴伐利亚州立芭蕾舞团来京公演的这部名剧,内心再次掀起了兴奋与思考的波澜,亲身感受了这颗“璀璨的夜明珠在漆黑夜晚闪烁着的凝重的悲剧之光”。

img

《奥涅金》中奥涅金与达吉雅娜的双人舞,舞者:[美]里查德·克雷根/[巴西]玛西娅·海蒂,摄影:[德]莱丝丽·斯帕特。

舞剧的情节是根据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的同名诗体小说改编的,音乐精选自俄国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若干小作品。克兰科之所以选择了这个题材,是因为他“把《奥涅金》看作是一个迷……所谓迷,总是具有双重内涵的。奥涅金这个年轻人拥有着一切——英俊的模样、金钱、魅力,但到头来却一事无成。”这个结果使克兰科感到恐惧,因为奥涅金所面对的问题在当代青年中具有非常普遍的意义——他们在物质生活得到高度丰富和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沦入了极大的空虚和失落之中;与此同时,他们在争取社会承认其存在价值的过程中,则变得不堪一击,稍遇挫折便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借用文学名著的深刻内容,昭示当代青年的心灵深处,这或许就是克兰科创作《奥涅金》的初衷。

为了鲜明地揭露这种矛盾,克兰科在编舞上,有选择地继承了古典芭蕾舞剧的“双人舞核心”观,为全剧创作了六大段基调迥异且感情高涨的双人舞,但没有照搬A B A的模式,即删除了供男女主演炫耀各自绝技的“变奏”部分,而是“以情造舞”,“以剧带舞”,将感情、戏剧与舞蹈完美地融为一体,为畅若流水的舞段增添了感人肺腑的戏剧震撼力。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玛西娅·海蒂、里查德·克雷根、别基特·凯尔和埃贡·马森成为享誉世界芭坛的巨星。克兰科1973年逝世后,美国现代舞编导家格兰·泰特利和海蒂相继出任团长,除继续将克兰科的遗产当做镇团之宝,并亲自为舞团编舞之外,还特邀了60—70年代曾任该团舞者,如今成为当代芭蕾巨匠的美国编导大师约翰·诺伊梅尔、威廉·福赛斯、捷克编导大师伊日·基里安,以及其他代表人物如法国编导大师莫里斯·贝雅、荷兰编导大师汉斯·范马南,均为该团度身创作过崭新的舞蹈形象。

1996年,曾在该团出任独舞演员20载的加拿大舞蹈家雷德·安德森(1949— )接任了该团团长。他首先大胆精简了25位不再适用的原来舞者,然后又带来了21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舞者,为该团再次注入了新鲜血液。安德森此前曾先后担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芭蕾舞团和国家芭蕾舞团团长,他对走向21世纪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再创辉煌充满了信心,就职后的首次率团公演便博得评论界和广大观众雷鸣般的掌声。2000年,他率团访华,公演了克兰科的经典芭蕾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给一般观众留下美不胜收的印象之同时,亦给专业人士带来些许遗憾——1962年首演的剧目如今的确已显得相当陈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