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新人、两个场地和四个组织
2025年09月26日


如果将70年代末80年代初崛起的曹诚渊、黎海宁、彭锦耀那一代人当做是香港本土舞蹈(主要都是现代舞)的第一代,那么,80年代末,在城市当代舞蹈团乃至整个香港这块充满了创造气氛的土地上崭露头角并逐渐成长起来的创作力量,如梅卓燕、潘少辉、伍宇烈等人,就算是第二代了,而所谓的第三代,则是对1994年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小型舞蹈团的集体总称,其中包括动艺舞蹈团、东边现代舞蹈团、恋舞狂、多空间、跃舞翩、狐穴舞沟、哗啦哗啦、方舟舞蹈剧场、南群舞子、三分颜色等等。
1982年,香港的第一个实验艺术空间——艺穗会问世,在谢俊兴的指挥下,其小剧场和画廊越办越红火,为香港的实验性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成长空间;艺穗会1999年易名为乙城节,即城市艺术节,但在风格上依然鼓励各种实验艺术。1986年至1990年初,城市当代舞蹈团在曹诚渊“为整个香港社会和文化服务”的观念之下,也曾开办过“城市剧场”和“城市艺廊”这两个实验艺术的展演空间,使包括舞蹈、音乐、戏剧和美术在内的新锐人物得到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到1990年初,香港舞蹈界一共拥有了四个民间性质的舞蹈组织:香港芭蕾舞学会、香港舞蹈总会、香港舞蹈团体联会和香港舞蹈联盟,它们的陆续建立和并驾齐驱,充分体现了“专业与业余之间的和睦友好,紧密协调又互相支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这四个组织于1995年联袂组建了香港舞蹈界联席会议,并选举郭世毅为主席,曹诚渊为副主席;现任主席陈宝珠,副主席何浩川;该会已主办的大型活动有1997年的《香港舞蹈界庆回归舞蹈日》、1998年多达3万人参加的《香港舞蹈日》及1999年特邀笔者主讲的专题报告《六国舞蹈教育考察经验及对香港舞蹈教育的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