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法国芭蕾经典《吉赛尔》


原汁原味的浪漫芭蕾——150多年来演遍了世界各国舞台,悲情惊天地,凄美泣鬼神的浪漫芭蕾悲剧代表作《吉赛尔》,就诞生在巴黎歌剧院的硕大舞台之上。因此,不看《吉赛尔》,便不懂何谓“浪漫”,不理解爱情至上,足以跨越门第悬殊,沟通阴阳世界的浪漫情怀;放弃《吉赛尔》,等于放弃顿悟何谓“舞台”,无法信服艺术真实,足以改变生活真实,提升人性人生的赫赫神功。
舞向成熟的芭蕾音乐——即使闭上眼睛,仅是聆听法国作曲家阿道夫·亚当笔下的《吉赛尔》音乐,也能使人心旷神怡,更何况这部音乐在芭蕾舞剧的音乐史上享有“开一代先河”的美名:它既有优美流畅、欢快活泼的旋律,又有变幻莫测、戏剧性强的节奏;在作曲手法上首次采用了对比与互补的双重因素:在第一幕中,使天真烂漫、轻快活泼的外向性节奏,有机地穿插在动感强、描绘性的节日气氛和戏剧性的内心冲突中,为女主人公吉赛尔刻画出纯朴善良、清澈透明,但在爱情上绝不妥协,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可爱和可敬形象,风格鲜明而纯朴,准确地衬托出村姑吉赛尔的年龄、性别、身份和命运;而在第二幕中,则始终贯穿着低回哀婉、缠绵悱恻的内向性旋律,表现出如泣如诉的内心独白和宽宏大量的理解与宽恕等音乐主题,闪烁着浓郁的浪漫主义幻想色彩,洋溢着时而朦胧、时而强烈的诗意和美感,极大地丰满了吉赛尔这个女主人公的听觉形象,并为观众提供了清晰可辨的音乐经验。
《吉赛尔》缘何不老?两幕芭蕾舞剧《吉赛尔》在世界芭蕾史上,属于法国浪漫时期的悲剧代表作,创作灵感来自德国大诗人海涅的《妖精的故事》和法国文豪雨果《东方诗集》中的一首诗《幽灵》,1841年6月2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的大舞台。
剧情发生在欧洲中世纪莱茵河畔一个小村庄里,葡萄丰收象征着少女主人公吉赛尔初恋的到来。清澈见底的村姑吉赛尔与微服出访的伯爵阿尔布雷希特一见钟情,双双堕入情网。阿尔布雷希特由于不愿伤害这位出身卑微的纯情少女,更不愿她怀疑自己的一片痴情,而未能启齿向她袒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希拉利昂这位猎场的看守人对吉赛尔一直是苦苦地单相思,可吉赛尔却只爱风度洒脱且真情实意的阿尔布雷希特。
热情的乡亲们将吉赛尔拥戴为“收获季节的女王”,并给她戴上了美丽的花冠。吉赛尔禁不住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喜悦,述说美好的憧憬。她的动作清纯洒脱,表情无忧无虑,其中还自然地流露出几分初恋时的羞涩。她在单脚尖上一连30次的小跳步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这一切均与随后发生的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阿尔布雷希特的到来立即引起希拉利昂的注意和怀疑。恰在此时,亲王带着自己的女儿巴蒂尔德公主,以及大批皇亲国戚们外出打猎路过这里,并在吉赛尔母女的盛情邀请下落座小憩。希拉利昂从小木屋里向大家亮出了阿尔布雷希特化装后隐藏起来的佩剑,上面刻有明显的贵族标记,迫使阿尔布雷希特当众承认自己本是门第高贵的伯爵,并已同巴蒂尔德公主订婚,从而导致吉赛尔当场精神失常,心碎而猝死。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20世纪90年代中期演出的浪漫芭蕾舞剧《吉赛尔》,主演:[法]伊丽莎白·普拉特尔/曼努埃尔·勒格里,摄影:[法]莫蒂-克兰芬。
湖边的林中坟场,月色朦胧,磷光闪烁。吉赛尔坟前那硕大的十字架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而恐怖的气氛。欧洲民间传说中那些因在婚礼前被负心男人所抛弃而屈死的少女们,一个个化作惨白色的幽灵登场。在幽灵女王米尔达的率领下,她们按照传说中的报复方式,将所有能够诱捕到的男人不分青红皂白,统统用舞蹈死死地缠住,然后让他们跳到精疲力竭地死去为止,以便将自己满腹的冤屈发泄出来。这个舞段便是幽灵女王米尔达率领女幽灵们所跳的,其中的独舞犹如一道道划破长空的闪电,产生无坚不摧的气势,而由26位女幽灵组成的大群舞,则以斩钉截铁的力度,掀起阵阵阴风,产生咄咄逼人的恐惧,令所有男人不寒而栗。
阿尔布雷希特捧着洁白如玉的百合花来了。他终于和吉赛尔的幽灵相会,并取得了她的谅解,两人再次沉浸到那虽虚幻却甜蜜的缠绵悱恻的玫瑰梦境之中。在吉赛尔的保护下,阿尔布雷希特免遭众幽灵们的报复。钟声长鸣,拂晓将临,幽灵们只得匆匆地消失在晨雾之中,吉赛尔与阿尔布雷希特也不得不依依惜别。一出天上人间皆不能实现的爱情悲剧那么静,那么美,那么悲悲切切,那么令人难忘地结束了,但它留下的决不是一副象征着死亡的十字架,而是一座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丰碑。
160多年过去了,《吉赛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在各国舞台上常演不衰。原因就在于:它的第一幕为我们提供了大起大落、催人泪下的悲情好戏,而它的第二幕则为大家提供了酸楚哀艳、优美动人的绝代好舞,尤其是幽灵们的那段阴风骤起的大群舞,足以令人倒吸一口凉气。吉赛尔与阿尔布雷希特的那段双人舞,因难度系数颇大而成为历届国际芭蕾大赛的必选节目,而是否能够出色地完成好戏-舞并重的《吉赛尔》,则成为芭蕾女主演们是否能成为国际水准的大腕儿明星之试金石。
只有懂行的芭蕾舞迷才可能知道的秘密是,吉赛尔在两幕戏中穿的脚尖鞋应该是不同的:村姑吉赛尔的鞋头应该较硬,以便传达欢快活泼、无忧无虑的性格特征;而幽灵吉赛尔的鞋头则应是相对较软的,以便捕捉那来无影、去无踪的“鬼气”。
1998年4月,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首次来京公演,130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了《雷蒙达》选段、《大古典舞》和《辉煌的快板》三个精品小节目,以及《吉赛尔》全剧,首创了历年来芭蕾演出完美无缺、众口交誉的辉煌。
需要特别介绍的是,该团近年来还复排上演瑞典当代芭蕾大师马茨·埃克(1945— )的当代芭蕾舞剧《吉赛尔》,并有意同自产的同名浪漫芭蕾舞剧轮换演出,因而有效地确保了剧目的多样性和舞团的吸引力,更充分地体现出博大精深的传统与奇思异想的现代之间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甚至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