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里茨芭蕾舞团
在法国这个历史悠久的“芭蕾摇篮”中,比亚里茨芭蕾舞团实属一个新生儿,不过,人们所赞赏、所激动的,恰恰就是它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那股出自传统更超越传统的年轻。
该团诞生于1998年,完全是法国政府继续向巴黎以外各都市及城镇贯彻“下放权利,普及文化”的总政策,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加大舞蹈及整个文化建设的力度之结果,因此,比亚里茨这个只有29000名居民的小城市,便悄然崛起了第19个“国立舞蹈中心”,而该团则是这里的常驻舞团。
法国文化部同时任命了蒂埃里·马朗丹(1959— )这位法国当代芭蕾舞坛的少壮派编导家为中心主任兼芭团团长。马朗丹曾在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莱茵芭蕾舞团等优秀团体跳舞多年,因而有机会在多位名家手下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舞台经验。25岁那年,首次步入编导生涯便吉星高照,一连三次荣获国际比赛的编导头奖,此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不仅创办了自己的舞团,创作并公演了近30部作品,而且常应邀为大型歌剧编舞。
与此同时,马朗丹为比亚里茨芭蕾舞团招收了12位优秀的舞者,并对当地的民间舞遗产、法国的芭蕾舞传统和欧洲的当代舞观念这三方面的财富精心研究,兼容并蓄,不断创作出优秀的舞蹈新作来。
在政府的支持下,2000年圣诞节期间,该团来京亮相,演出了由马朗丹编导的当代版圣诞芭蕾《胡桃夹子》,引起北京观众的强烈兴趣。舞台上,气势磅礴的布景道具和新颖别致的服装设计、简约抽象的几何图形与鲜艳夺目的五彩色块完美结合,不仅风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充满动感。与之全然吻合的是这部舞剧的主题——舞者身体的动作语言,以及由此构成的所有舞段。通过编导家的消化与吸收、解构与重构,民间舞的地方特色、芭蕾舞的肢体线条和当代舞的多元融合,构成了流畅舞风中充满棱角张力的崭新戏剧性,并且贯穿了全剧的首尾。言简意赅的象征性在这部当代版的《胡桃夹子》中可谓比比皆是,自由驰骋的想象,随心所欲的浪漫等,令人无限感慨并意识到,艺术高于生活之处,就在于“点到为止”即可,而不必过分地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