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舞史踪迹

追寻舞史踪迹

许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认为,古典芭蕾造访澳大利亚是晚至20世纪的事情了,尤其是错误地将英籍丹麦芭蕾巨星阿德利纳·格内1913年的光临,用30多位舞者演出《葛蓓丽娅》和《仙女们》引起的轰动效应,看做是到此演出的第一位古典芭蕾舞蹈家和第一个欧洲芭蕾舞团。事实则不然。

实际上,早在19世纪的50和60年代,墨尔本和悉尼这两个城市里,便已有了17座剧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剧院中居然都有自己的芭蕾舞团!当我们了解一下当时的人口数量,一定会禁不住瞠目结舌——墨尔本只有2.3万人,而悉尼也只有4.4万人。这就是说,平均每3941个人,就拥有一个芭蕾舞团!据考证,这些芭蕾舞团在当时都生存得不错。这个数字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今人的趣味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1855年,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舞蹈家奥蕾莉娅·迪米耶就曾到这里排演了《关不住的女儿》,并主演了其中的女主角丽莎。同年,这里还首次上演了《吉赛尔》。1893年,J·C·威廉森甚至创建起了一个由百位技术强悍的澳洲舞者组成的古典芭蕾舞团。这些史实充分说明,欧洲的芭蕾传统早在浪漫时期的顶峰阶段便已漂洋过海,来到了这个天涯海角的岛国。

据考证,奥蕾莉娅·迪米耶、泰蕾兹·费迪南-斯特雷宾格尔等芭蕾舞蹈家们在19世纪中叶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必须乘帆船航行105天之久。如此漫长的海上生活,真可写出一部芭蕾的《鲁滨逊漂流记》了。此外,当时的澳大利亚整体上说,还是一个不发达的偏远地方。而一旦在这里登陆,又仿佛是“出了狼窝又进虎口”——灌木丛中土匪成群,强盗拦截比比皆是,剧场圈的艺术家们绝不是他们的对手,一旦撞着这种人,别说冒着生命危险赚来的全部利润会被洗劫一空,就连随身的细软也别想剩下,能捡条命回去就算是万幸了。

据记载,欧美现代舞的先驱们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如洛伊·富勒1896年,莫德·阿伦1914年,也都曾到这里进行过演出,为这块荒芜的土地播撒下了新舞蹈的种子。

1926和1929年,不朽的俄罗斯芭蕾巨星安娜·巴甫洛娃还两次率团在此公演,可谓意义重大,因为首先是以她那高超而精美的芭蕾艺术,使澳大利亚的观众大开眼界,看到了最高水准的芭蕾,并为芭蕾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次是鼓励了许多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从此走上芭蕾之路,使学习芭蕾蔚然成风。

不过,真正对澳大利亚剧场舞蹈发生了决定性影响的,还要算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于30年代的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