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桦舞蹈团


小白桦舞蹈团的全称是俄罗斯国立小白桦模范舞蹈团。自1948年创办以来,它可以说是50年的历史,50年的辉煌,但从不用排山倒海、火暴热烈的狂歌劲舞来取胜,而总是以小桥流水、轻捷柔曼的舞步缓缓地浇灌、滋润着各国人民的心田。它的所向披靡来自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深入开掘,展现出俄罗斯民族敏感细腻的另一面。
50年来,小白桦舞蹈团的开场节目从来都是它的主题舞蹈《小白桦》。16位身着红色连衣长裙的少女缓缓登台,她们手持白桦树枝,仿佛在一股春风的推动下翩翩舞来。这个轮舞论舞步,可谓简单到了极至,只有一种“飘然而至”的舞步从头贯穿到尾,但从不让人感到单调。更加令人叫绝的是走遍天涯海角,各种种族、肤色、语言、文化、信仰的观众都无一例外地会在姑娘们“飘”完“见面礼”似的第二圈时,便发出心悦诚服、整齐规则的热烈掌声。究其原因,“柔能克刚”、“鲜明对比”应为不能忽视的观众心理,更是不能忘却的艺术规律。至于评论家的丰富想象和妙笔生花,就更能给我们以诗情画意般的审美享受了:“她们的飘然而舞,把我们带进了一望无际、广袤无垠的俄罗斯田野,仿佛使我们坐上了飞快行驶的列车,远方一片片的白桦林,迎面向我们飘然走来,又迅速离去。她们的舞蹈,又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在一片明媚的阳光下,茂密的白桦林在微风的吹拂中,伸展着她们的腰肢;鸟语、花香、树林深处,荡漾着无限深情的民歌舞曲……一一地向我们飘来。拟人化的小白桦,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景物,同时也是俄罗斯妇女的象征,从她们的舞蹈姿态造型中,从不断流动的舞蹈队形画面中,所展现出的挺拔、端庄、秀丽、高洁,正是俄罗斯妇女性格和精神风貌的典型概括。”
中国前辈舞评家隆荫培一连三次用了一个“飘”字,为我们抓住了《小白桦》轮舞以及小白桦舞团的整体动感和神韵!不过,小白桦的“飘”,只是在大地上轻轻吹拂的尘世之风,更像中国戏曲的绝活儿“水上漂”,而绝不是古典芭蕾那种“直上九宵”的仙界之风,因此,舞者们的双脚从未离开过生养她们的土地。“飘然而至”这种动律也贯穿在了小白桦舞团的其他代表性作品之中——《天鹅》、《小链子》、《小白桦圆舞曲》、《项链》等等,无一例外。
小白桦的巨大成就得归功于俄罗斯民间歌舞传统的博大精深,更多亏了创始团长娜捷日金娜(1908—1979年)的智慧和劳动。她当年为小白桦制定的建团宗旨至今依然令人亢奋:“舞蹈家必须热爱人民;他们不是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民间舞,而要用诗人般的眼光去看民间舞。”“要想在舞台上表现舞蹈,就应该将它提高,使它富有诗意,并且要在规模上加以扩大。所有最动人的、鲜明的、优美的动作,都应当是精选出来的,并把它们汇成一个完整的、在逻辑上发展着的、富有崇高的思想的作品。”
娜捷日金娜的接班人是小白桦的新任团长科利佐娃。她曾是小白桦多年的主要舞者,尤其擅长表演小白桦的代表性舞蹈——轮舞。她不仅精心维护着老师创立的小白桦传统,更按照老师当年为小白桦制定的“诗化”宗旨,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新舞,如轮舞《扬起手巾》、独舞《回忆》等等,使小白桦能够永葆青春。
小白桦民间舞蹈团1955年和1998年曾两次来华公演,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