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埃尔国际舞蹈节
1995年是“国际和平旅游年”,也是以色列新兴城市卡米埃尔成立30周年的纪念年。一年一度的卡米埃尔国际舞蹈节此刻已是第八届,由于以“和平与合作”为主题,因而吸引了比以往更多的国家及其舞蹈家和发烧友们,成为规模最大的一届,而卡米埃尔这个小城市的名字也借助舞蹈的翅膀,传扬到世界各地。
卡米埃尔国际舞蹈节举办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昼夜,但奇迹则在于,它能在十几个场地中,连续不断地推出80场不同规模和风格的舞蹈活动,其中最辉煌也是最有特色的,既有数万民众通宵达旦地在体育场和公园狂欢作乐的自娱性舞蹈,也有在四面峡谷环绕的露天巨型剧场举行的首场演出——来自匈牙利、罗马尼亚、西班牙、希腊、保加利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阿根廷、塞内加尔,甚至处于对峙状态中的约旦和摩洛哥等12个外国民间舞团,加盟50个以色列的民间舞团,5000人在同一个大舞台上联袂而舞,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和平之歌。尤其是在边界战事依然不断的背景下,当犹太与阿拉伯两大民族的舞者同台酣畅共舞,达到身心交融的情境时,不少观众流下了热泪。

卡米埃尔国际舞蹈节上万人狂欢的民间舞场面,摄影:维吉·科恩。
在这次国际舞蹈节上,各国舞蹈家和当地的普通观众充分感受到了现代舞在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国家里所具有的地位和影响。不仅看到了许多以色列的国产现代舞,比如早已闻名世界的基布兹当代舞蹈团、被誉为“以色列新一代舞蹈三大主力军”的伊多·塔德穆尔舞蹈团、天旋地转舞蹈团、阿米尔·卡尔班舞蹈团,而且还看到了国外最为走红和颇有争议的两大类舞团的精彩表演,其中既有名声鼎沸的荷兰舞蹈剧院的作品,也有实验性极浓的新先锋派团体,如匈牙利的塞吉德国立舞蹈剧院、日本的射干舞踏演出团等等。
令人感叹不已的是,以色列观众对于这些风格迥异的舞蹈,都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或许正是以色列人民在两千年流浪生活中形成的开放心态所造成的良性循环,更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所具备的良好素质之显现。
参考书目
[以]吉奥拉·马诺主编:《以色列舞蹈年鉴》1975—1990年各卷,特拉维夫版。
[以]吉奥拉·马诺主编:《以色列舞蹈季刊》1990—1999年各期,海法版。
[以]吉奥拉·马诺主编:《格特鲁德·克劳泽》,西弗利亚特·波利姆与以色列图书馆1988年版。
[德]霍斯特·克格勒主编:《简明牛津芭蕾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欧建平:《世界各地舞蹈资料馆一瞥》,《舞蹈艺术》1985年第3辑。
欧建平:《以色列举办首届国际宗教艺术节》,《舞蹈研究》1990年第2期。
欧建平:《泥上的芳香 艺术的光彩——喜迎以色列集体农庄当代舞蹈团》,《人民日报》1993年9月4日。
露丝·埃谢尔文 欧建平译;《德国现代舞在以色列的兴衰:1920—1964》,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国际会议论文编辑委员会主编:《舞蹈'94北京国际舞蹈院校舞蹈节国际舞蹈会议论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