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规模的舞蹈比赛

各种规模的舞蹈比赛

法国的舞蹈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繁多,既有国际性的,也有全国性的;既有综合性的,也有单项的。

国际性的舞蹈赛事包括巴黎国际舞蹈大赛、巴尼奥莱国际舞蹈比赛、乌尔加特国际古典舞比赛、古尔贝尔丹国际舞蹈比赛、“卡博奖”国际古典舞比赛、巴黎“金鞋奖”国际舞蹈比赛等等,真是让人举不胜举。

全国性的舞蹈比赛通常是每两年一届,比如面向业余舞蹈爱好者,年龄在15至21岁之间的奥约那克恩舞蹈比赛、限于少年选手的玛里尼尔恩少年古典舞比赛、着重于舞台艺术的法国舞台艺术舞蹈比赛、只限于交谊舞和拉丁舞的图卢兹舞蹈比赛、综合性的佛奥里尼奖舞蹈比赛、奥尔良舞蹈比赛、维松拉罗曼舞蹈比赛等等,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在各国际大赛中,数巴黎国际舞蹈比赛的规模和影响最大。这个比赛可与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国际芭蕾比赛、俄国的莫斯科国际芭蕾比赛、美国的杰克逊国际芭蕾比赛、芬兰的赫尔辛基国际芭蕾比赛、日本的大阪国际芭蕾比赛媲美,可谓享誉国际芭坛的大型比赛之一。这个大赛创办于1984年,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大多安排在11月的下旬,是巴黎国际舞蹈节的组成部分。大赛直接得到法国外交部、文化部、旅游部门的赞助和支持,评委则是活跃在国际舞坛上的各国表演家、编导家。整个比赛分古典舞和当代舞两大类,各设大奖一名,双人舞和男女独舞各设一、二等奖及若干单项奖。

巴黎国际舞蹈比赛对于中国现代舞在国际舞坛的崛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在1990年的第四届大赛上,广东省舞蹈学校现代舞实验班的学员秦立明和乔杨旗开得胜,为中国现代舞一举夺得双人舞金牌,参赛节目是他们自编自跳的《太极印象》和艺术总监曹诚渊编导的《传音》。在1994年的第六届大赛上,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的舞者邢亮荣获男子独舞金牌,参赛节目是他本人自编自演的《躲》和曹诚渊编导的《谪仙》。在1996年的第七届大赛上,该团的舞者桑吉加又获一块男子独舞金牌,参赛节目是他自编自演的《扑朔》和曹诚渊编导的《光明背影》,而该团的龙云娜则夺得女子独舞银牌(金牌空缺),参赛节目是她自编自演的《穿越》和曹诚渊编导的《我的节奏》;1998年的第八届大赛上,广东实验现代舞团的李宏均又以《我要飞》等作品为中国现代舞夺得第四块金牌。使西方现代舞强国专家目瞪口呆的是,广东的获奖选手每人都有一个作品是自编自跳的。

与此同时,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专业的师生们也先后两次取得了银牌的好成绩——曾焕兴和王媛媛1994年表演的是王玫老师的作品《红扇》和《两个身体》,苗小龙和陈琛1996年表演的是首届现代舞专业肄业生袁卫东编导的《难以同步》,以及刚刚留校的青年教师曾焕兴和王媛媛创作的《牵引》。

中国现代舞健儿在巴黎大赛上频频包揽的这些金银牌,被法国人誉为“中国现代舞的奇迹”,不仅表现出中国人“后来者居上”的智慧和能力,而且成为中国新时期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国策的最好体现。这种“奇迹”在巴黎引起的轰动效应和持续影响,可以这样一个事实为例:中国舞者曾焕兴和王媛媛1994年在巴黎表演《两个身体》时的剧照,一连两届被用作整个巴黎国际舞蹈大赛的广告,张贴在巴黎的大街小巷。

巴尼奥莱国际舞蹈比赛由雅克·夏朗于1968年创建,也是每两年举办一次,对参赛选手的要求高于巴黎比赛——必须是自编自演的。法国政府给获奖者颁发文化部奖。香港青年编导家伍宇烈1998年曾以男子群舞《男生》获得这个比赛的创作大奖。

乌尔加特国际古典舞比赛由法国舞蹈艺术发展协会主办,选手分少年、青年和成年三个组别比赛,选手和评委大多来自欧洲邻国,因此规模较小。中国曾于1988年派八名选手参赛,结果囊括了全部一等奖。

第戎国际民间艺术节是法国众多民间艺术节中惟一举办歌舞比赛者,评委会的结构可谓别具特色,代表着广泛的群众性和国际性,包括法国的艺术家、记者、教师、文化工作者,以及外国驻法文化官员、记者和各艺术团的负责人,每届比赛评选出金奖两个、银奖和铜奖各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