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背景和芭蕾的特征

舞蹈的背景和芭蕾的特征

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当代英国的舞蹈也经历了长年累月、盘根错节的发展历程,其中贯穿着祭祀舞的庄严神圣、民间舞的质朴率真和宫廷舞的雍容华贵。

从发展线索来看,伊丽莎白宫廷的化装舞会有利地推动了英国演员与观众之间关系的发展,而斯图亚特时期的舞蹈则将肢体的技巧难度大大提高,结果导致了观众对超常肢体技术的欣赏和偏爱,最终使演员同观众之间首次出现了明确的分野,舞蹈则成为一种独立的,供人欣赏的表演艺术。

正当芭蕾于16世纪的法国宫廷应运而生之际,英国宫廷的化装舞会也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高度,而灵感则来自弥尔顿和约翰逊的诗歌,以及伊尼戈·琼斯的舞美。芭蕾一直流行于英国,但直到20世纪初,才能在大城市音乐厅演出的综艺节目中找到一些小型的芭蕾舞团——其中有的只是给一些全职的演艺团体作伴舞,而有些音乐厅还供养着一些全职的演艺团体。这种现象发生在国家开始资助舞蹈,并将“艺术”与“娱乐”划分开来,以及洛伊·富勒、依莎多拉·邓肯、露丝·圣-丹妮丝、泰德·肖恩等美国现代舞先驱们在乡土气十足的美国各地歌舞杂耍场地巡回演出之前。欧美两个大陆之间都不是孤陋寡闻的,而彼此间的观念交流甚至是相当频繁的:比如富勒最初是受到英国流行音乐厅中彩裙舞的启发,才学会巧妙利用丝绸与灯光,创作出动物和百禽形象的。

英国剧场舞蹈史上的真正转折点出现在1911年,也就是当俄罗斯经纪人谢尔盖·佳吉列夫率俄罗斯芭蕾舞团到达伦敦之时。舞团的技巧超群可以瓦斯拉夫·尼金斯基为代表,而演出场面的宏大更足以导致整个演出季的成功。这个舞团中出了三位大人物,他们对20世纪舞蹈的形成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治·巴兰钦这位当年血气方刚的俄罗斯小伙子应邀去了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不仅创建了纽约市芭蕾舞团,而且最终成为美国芭蕾的创始人。另外二位则是女性——出生于爱尔兰的妮奈特·德·瓦卢娃和出生于波兰的玛丽·兰伯特,她们留在了英国,成为英国芭蕾的两大先驱人物,并对英国剧场舞蹈随后30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确切地说,典型的英国芭蕾就是从这两位先驱创建的芭蕾舞团中生发出来的,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四点:感情细腻,戏剧阐释,脚下精确,编舞流畅。不过,自50年代末开始,她们在风格上开始分道扬镳——瓦卢娃在英国皇室的支持下,一直坚持以大型的古典芭蕾舞剧为主,尽管也不时推出少量中小型的、现当代品味的作品;而兰伯特则主要是跟着时代和市场走,颇为明智、坚定不移地向小型多样的现、当代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