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变形监测总则及工作程序

三、线路变形监测总则及工作程序

1.明确线路变形监测总则

在线路变形监测总则中,针对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在运维阶段,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建设施工,并根据周围环境特点对桥墩、道岔等周边环境进行测量。提前收集相关的水文气象资料,根据周围环境出具安全调查报告,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设计文件、施工方案等资料进行现场勘查,在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线路变形监测上,提前感知周围环境有可能发生的异常或危险情况,提前设置紧急预案。设置可靠的工作基点以及施工点,优先选择沿线施工。在施工点上,牢固埋设结构容易出现变形、敏感部位。其数量应能整体反映出结构变形情况,应按照要求来设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传感器等测量方法。对于安全风险较大,不易进入的监测场地,采用自动化监测。在工作基点及监测点上,进行独立、分别测量。测量结果取两次测量的标准值。针对不同测量时期,采用观测网型或观测路线型的方法,使用相同精度的测量仪器,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下进行分别测量。记录相关数据,如日期、天气、温度、设备、观测数据等,还应对施工情况、荷载变化等进行描述。选择相应的工作基点进行检查,并完成稳定性分析。对变形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考虑,除气候条件分析外,还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为了确保全过程生命周期变形监测的连续性及合理性,在运营期间,必须充分利用建设期间设置的变形监测点,并根据其监测模式设定特征断面点。

2.线路变形监测工作程序

在线路变形监测工作程序上,需要根据作业指导书规划,按照要求对整个线路进行变形监测。并填写各类监测记录表单,在表单数据上,包含时间、地点、责任人员、监测人员等。对于重点数据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确保整个数据可行。建设专门台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就监测技术、内容制订计划,交由相关部门审批。按照要求施工作业,进行基准网的布局及测量。随后,完成轨道、道岔设备等监测的变形分析,并记录其相关数据,填写作业单,保证作业流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