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措施的背景和基础
2025年09月26日
二、应对措施的背景和基础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涉世未深的学生们措手不及,教师需要关注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以应对当前的社会变化。大学生往往更具有独立性,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其心理状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及时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寻求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及时解决疫情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能对教师和学校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当自己出现问题时,能够想到去寻求教师和学校的帮助,这样也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时,会产生一些应激反应。如学生对病毒传播感到恐慌,对出行不便感到焦虑,对减少人际交往感到不适,这些都是正常反应。从人类进化和个体生存的角度看,产生这些应激情绪往往可以产生一些正面的适应影响。例如害怕和焦虑这些情绪,往往使人们迅速察觉到危险并对此予以警觉,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机体能量,从而避免一些潜在的风险。在疫情期间,高校教师应该保持适度的紧张和警惕,给学生们明确提示,同时鼓励学生面对焦虑情绪,充分理解疫情还没有结束,外面还存在一定危险,在人群密集的学校,大学生应该更加注意,戴口罩少出校,对自身和身边同学都认真负责。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良情绪时,理应正确教导学生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和接受自己的应激情绪,通过科学的防疫措施和合理安排生活与学习来规避风险,减少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心理健康的应对措施应当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实用性。对此,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教学调整,以此在危机背景下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