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初是针对人类由于过度、无节制追求经济发展而引发严重环境问题,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状况而提出。20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文件《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该理论一经提出,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其研究视角,也迅速从经济发展,延伸至社会各个层面与领域。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我们可以推导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既能满足个体现今的需求,又能满足其今后需求的发展模式。据此,可以把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大学生在其人生进程中,终身的、持续的、良性的发展,表现为个体能够顺应环境与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增进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实现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和谐、持续成长与提高。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文件《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对教育应达成的目标,做了如下描述: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培养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鉴别能力、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发展智力、技能和态度,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发展决策能力,参与团队工作的能力,担任领导的素质和能力;应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能力。可见,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具有人文精神价值、终身学习意识、较强学习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唯“德”与“能”兼备,方能实现。大学生只有立足于个人的长远发展目标,不断追求自身道德修养、文化修养、身心健康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而实现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