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毛氏的源流
据记载,毛氏第52代,“征虏大将军”毛宝为首的毛氏将官拥卫晋王室南渡长江,在东晋王朝的建立与稳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东晋州陵侯。北宋元丰六年(1083)龙图阁待制毛渐在《清漾毛氏族谱·源流序》中记载:“吾毛氏,出姬姓之后。盖武王有天下,封建宗亲,屏藩王室,以文王庶子分土于毛。……周衰,诸侯相吞而毛国亡,子孙因以为氏。秦并天下,罢侯置守,其地入于荥阳。”“晋帝南渡,毛氏从之,奋忠立功,自宝至璩,皆列显位。”又称:“晋帝之东,毛氏大显,称江左盛族。”毛宝因此而成了江南毛氏的一世祖。
升平初年,毛宝的长子毛穆之承袭州陵候。因南郡已经被封给了恒温,毛穆之被徙封为建安侯(在今福建建瓯)。后病卒于巴东军中。毛宝孙毛璩因军功被追封为归乡公[3],归葬信安。清漾毛氏族谱有载:毛璩“因平恒元有功,封归乡公,食邑于信安”。“璩死于蜀,归葬信安。”历史上的信安位于现在的衢州。据此可知,江南毛氏的前三世都未到过衢州,毛璩也只是在死后才封为归乡公,归葬到浙江衢州。民国《衢县志·古迹》有载:“城南里余,地名‘毛家田铺’,一高阜上,林莽丛杂,颇饶幽胜,村旁之古冢,璩墓。”
江南毛氏先祖屡立奇功、声名显赫,但其子孙有多人死于王事、战事,为国捐躯者众多,对宗族繁衍发展极其不利。因此江南毛氏自承袭父亲毛璩归乡公爵位的第四世毛宏之始,常告诫后人:“璩及瑗,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时殄没……以仕途为戒,羽飞鳞潜,徘徊丘壑。故历代之久,无复顾望中原以取荣禄。宗中老人,常传先世所为文章、道行其实,皆淳和质野,乐肆于山水之间;语及仕宦,则掩耳而走矣。”告诫子孙远离仕途,潜心文章。江南毛氏后人也逐渐接受祖辈“举家歼没”的教训,代代相传,整个家族在信安定居下来,直到第二十世方有人重返仕途。北宋毛渐在《清漾毛氏族谱·序》中云:“周衰,毛伯亡,其爵邑子孙迁播于四方,随世以显,史不绝书。自州陵渡江,最为著姓,拥旄开国者累叶数人。”自此,江南毛氏才有人定居三衢之地,逐渐形成了三衢毛氏一脉,并发展成为江南毛氏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