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型农业的生态影响
在改革开放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清漾村的经济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零星养殖少量畜禽,村民过着温饱的生活。1990年,为了带动农民致富,江山市开始推广“三白”即“白菇、白鹅、白羽乌骨鸡”的种养。清漾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每家每户开始养白鹅、白鸡,形成了粮食生产兼家庭养殖和种养结合型的产业结构。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带来较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村庄环境的脏乱差局面。据调查,当初清漾村的生产方式单一、落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鸡、鹅、猪等,但规模比较小,而且采取放养方式。加上当时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料来源,畜禽粪便直接用于农地施肥。村民卫生意识淡薄,病死畜禽大多被随意丢弃或掩埋。清漾村一度出现了“鸡上树,猪鹅满地跑”的“原生态”,村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部分村民陆续地外出务工。村民的种粮积极性明显下降,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土地抛荒现象。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杜绝抛荒现象,2004年江山市石门镇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粮食生产的指导性意见》,出台了多方面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积极扶植粮食生产,鼓励规模生产,把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平衡配套施肥、化学除草、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等技术的应用,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一定程度地保护了清漾村的粮食生产。
同时,清漾村的种养业逐渐向多元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一是利用本地优势发展苗木生产,种植红心火龙果、葡萄、枇杷、中草药等,促进了种植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在增加了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丰富了清漾村的自然景观。2000年以后,散户养殖逐渐转向专业化规模养殖,放养转向圈养,进而对村容村貌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调查时,村妇女主任告诉我们:
之前家家户户都养鸡的,小孩子要吃蛋什么的,现在都不养了。从开发以来,就提倡家庭圈养。像鸡、鹅都是家庭圈养起来,不可以放出去,因为鹅跑到河里去也容易污染水源。现在养鸡养鸭的人也没见几户,而且都是圈起来养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要好一点。
但是,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在有力促进清漾村养殖业提档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因化肥的广泛使用,农家肥不再受农业经营者欢迎,专业大户养殖产生的猪粪、鸡粪等污染物集中处理遭遇到了现实困难。如果治理不当或疏于治理将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破坏。调查获悉,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清漾村就出现过养猪场的污水严重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联家垄水库因养鱼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