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与治理

二、水体污染与治理

水体的水质与产业发展和生活方式存在紧密关系。改革开放初期,为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号召发展养殖业,清漾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家禽家畜养殖等,造成了水体的大污染,致使环绕村庄的文川溪水体发臭。村主任毛万阳回忆说:

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村响应上级的号召,种养殖多一点。当时江山倡导一桃(猕猴桃)二白(白羽乌骨鸡、白鹅),污染最严重的就是白鹅。当时我们有任务的,每家每户都要养几只,专业户也有,散养也有。养白鹅的话有承包一个水库,下面是鱼,上面是白鹅,造成水库水质变得很差。

2006年,习近平考察清漾村后,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清漾古村落旅游的开发建设,实现了清漾村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即从卖产品逐渐转向卖景色。特别是在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后,借助于浙江省“五水共治”等政策的推动,清漾村落内的水体先后得到了有效治理。

第一,联家垄水库的水质保护。联家垄水库是村庄水体的主要水源,关系到整个水体的水质状况。当地政府和清漾村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最为主要的:一是控制联家垄水库及附近地区的开发建设,关停了周边的制砖厂等,促进水库水质的保护与改善;二是解除联家垄水库的承包养殖经营,在县环保部门指导下放养具有清水洁水功能的特种鱼类,改善水质;三是整治生猪养殖,严禁尚未处理的生猪养殖场的污水溢出进入水库渠道或直接排入。

第二,文川溪的水体治理。首先,扩大文川溪局部地段的水域面积,提高村落的环境品质和增加储水功能。其次,调整古香樟树以南的一段文川溪的河道线性,恢复以前弯曲的河道形态,以体现乡村水系景观的野趣,提升清漾古村落的景观品质。再次,清漾古村落景区内文川溪左右两岸进行衬砌和驳岸处理。采取了新挖水系、修筑堤岸、栽种护岸植物、河道清淤、河道线路调整等措施。最后,成立护溪保洁队,由集体出资、专人负责全天候开展文川溪的保洁护绿工作。经过整治,文川溪景区段呈现出全新景象。

不过,目前清漾村的水体治理主要局限于景区内的文川溪,文川溪的其余部分和后岭溪均未进行全面整治,溪道内有大量淤泥、垃圾等。

第三,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首先,实行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禁止村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各类水体中,居民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后排入沟渠,然后流入镇集中管道。其次,实行生产性污水的合理利用与处理。在清漾村禁养区生猪养殖场整规之前,清漾村的生产性污水主要是养猪场产生的污水。要求通过沼气池、沉淀池后,分二类排放。一类排入水渠田沟,一类用人工清运作为农家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