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漾村落文化的特色
村落特色文化源于乡村生产生活,是村落居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总和,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它既是村落历史发展的沉淀,也是村落社会的重要体现。从留存的古街、古祠、民居、用具中可以找到传统村落社会的痕迹,从历史故事和名人名文中可以寻觅村落社会的风貌,从传统民俗民风、家规家训中可以看到村落社会的“初心”。受村落特殊发展环境和具体历史条件的影响,不同村落有可能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而塑造出文化的村落特色,构成村落社会的重要标识。
具有近1500年历史的清漾村是江南毛氏发祥地。在长期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毛氏家族随社会发展和王朝更迭经历了风风雨雨。他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沉淀和培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村落文化。人们习惯地称为“清漾毛氏文化”。依据历史文献和历史遗存的考证与分析,清漾毛氏文化总体具有“和合包容、朴实内敛”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崇教学、重农桑”的发展取向。历史上毛氏先祖曾经战功卓著、护国有功,名声显赫,出了众多武将。但大多在战场搏杀中献身,或在王朝更迭中蒙难。毛氏族人吸取血的教训,逐渐地训导族人弃武从文。清漾毛氏遵循先辈意志,归隐田园。告诫族人以“诗书名世、清白传家”,渐渐形成了“崇教学、重农桑”的耕读文化和“书香清漾”的村落特点。或许,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清漾毛氏后裔文化名人辈出,历史文献浩瀚的局面。
二是“和亲友、睦乡党”的人际关系观。清漾毛氏强调“孝友睦姻、信义和平”。要求亲朋、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互帮互让,培育了和睦为上的人际关系观和处世哲学。著名的“六尺巷”故事在清漾传颂至今,而且遗迹犹存。不必讳言,对于“六尺巷”故事的来源目前尚有争议[1],但在清漾一带流传的“六尺巷”故事里的主人公明代刑部尚书毛恺为清漾毛氏后裔,“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训导久久影响着清漾毛氏族人。
三是“明礼诚信、勤政为民”的品德修养。在清漾毛氏十分注重品德修养,在人身修养上要求明礼诚信,在官德修养上要求勤政为民。明代刑部尚书毛恺为官三十余载,勤政廉洁,始终为清漾毛氏族人引以为豪。
四是“耕读传家、贵而不富”的家风。历代清漾族人非常重视家风建设,提出了“耕读传家、贵而不富、清正廉洁”,“和顺齐家、循理保家、读书起家、勤俭治家”,“齐家先修身、修身先正心”等一系列持家理念,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