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的福利与服务

二、村集体的福利与服务

清漾村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2006年前仅靠山场租金,欠债不少,村集体的福利和服务相对较少。2006年后,随着村庄景区开发,村庄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提高,村集体给老年人的补贴提高,并建造了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了专有休闲场所。通过设立村级奖学金,鼓励学龄青少年努力向上,争取考取理想院校。村两委积极努力,采取多方举措解决村民就业问题。2010年专门成立了就业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与主任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带领其他村干部逐队调查村民就业、失业情况,全面掌握就业信息和就业需求。根据调查进行分析研究,对低保户劳动力、大龄就业困难户等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推荐,重点帮助村内失业人员找原因、想对策,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等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方式,进行对口帮扶。通过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开放、就业推荐、政策扶助等途径,实现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

2006年前,清漾村的治理主要由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完成,村民积极参与村庄事务工作。2006年村庄旅游开发之后,村庄事务增多,工作量加大。同时,村庄治理过程也嵌入了旅游开发公司、社会组织等新主体,石门镇和江山市政府也加大了指导和干预力度。据调查,清漾村民参与意识很强。在村民代表或村两委召开重要村务决策会议时,时常会有不少村民在会场外围观,甚至不当地发言干预。由于没有重视村民群众的公共参与平台建设,村民群众很少有机会参与村庄治理活动。涉及村民群众利益的事情有时不能及时解决,村民利益诉求难以上传和实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民群众的不满意、不理解、不支持,导致村庄治理中的矛盾与冲突增多。村庄景区开发后,村民间接得到了不少实惠。比如,村庄环境的改善、房屋道路的美化,村民可以在景区摆摊、开超市、办民宿、经营农家乐,等等。但是,村民之间因此获得的机会和收益存在着明显差异,形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和焦虑。加之,景区开发尚未给村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多,致使相当部分干部和群众心生不满和无奈,获得感、幸福感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