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村庄整治与发展规划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清漾村时,村庄因缺乏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尚未实现开发利用,处于“没想到”的原生状态。清漾祖祠处于半坍塌状态,被农户当作柴房。祖宅几乎被毁,古建筑群也亟待维护和修缮。习近平视察清漾村后,江山市政府和石门镇政府抓住机遇,开始自觉地主导清漾的村庄整治和发展规划,特别是重点做好以清漾毛氏文化为资源,进行村落文化旅游的景区建设与旅游发展规划。
在村庄发展规划上,基层政府扮演了规划主导者角色。景区开发之初,政府将村庄的规划与景区规划合二为一,但实际开发过程中,以景区规划为主,村庄规划较为简单,并划分出控制区与核心区,明令禁止村民私建房屋。在调查中了解到,因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可供的财政支持仍无法满足整体规划的资金要求,导致相当部分建设未能采纳原有规划方案。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重新聘请了杭州一家设计公司,投入90万元重新做了规划设计。在江山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旅委等部门邀请了古建筑专家阮立山教授作为牵头人,会同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无锡城市历史研究院,共同编制了清漾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根据新规划,花了2年时间完成了清漾南北两个路口的建设;完成了祖宅、毛子水故居、毛氏名人馆、清漾祖坟等整体修缮、清漾祖祠的原址复建、碑廊的建设。同时,基层政府对村庄整体环境进行了整治。着力打造江南毛氏文化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等品牌。随后,基层政府围绕村落旅游进行了三期保护和开发工程,村庄逐渐从一个小景点发展为大景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增加和完善。2016年提出并开始创建5A级景区,5A品牌创建成功,提升了清漾村景区各方面的知名度。
根据江山市和石门镇政府对清漾村发展与治理的定位与规划,清漾村发展主要基于村落文化资源,围绕村落文化旅游开发和保护。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基层政府在主导清漾村发展与治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过于理想的现象,时常出现一些力不从心、不接地气的情况。同时,政府的主导也可能导致村庄和社会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遏制。访谈中时任石门镇党委书记杨子勋谈到,清漾村历史上出了8位尚书83位进士,可以打造一个学子考试的文化中心,这样既保护了文化又带动了民宿发展。古宅中也有很多故事可以深入挖掘。但这些镇政府没有精力去做,村民个体也做不成。江山市旅委规建科科长郑建清告诉我们:清漾村的开发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第一期修建了南路口,从南路口到江郎山是一条沥青路,规划时计划通过这条路将江郎山与清漾村连接在一起,以增加清漾村的游客量,促进清漾村的旅游发展。但实践中并不是很理想,江郎山的游客并没有转移到清漾村。这条路目前的功能只是便利了当地老百姓的出行,并未发挥出导引客流量的内在功能。此外,调研发现,村庄规划和建设的整体性有所缺失。进入村庄,一边是景区的仿古建筑,显现清漾历史古村落的风貌;另一边则是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要求新建的新浙派民居,呈现出一派现代景象。道路两边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不协调感。
在不断完善村庄和景区规划的同时,基层政府积极地扮演着财政主导角色。清漾村的规划及景区的修缮和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基层政府均给予了大力的财政支持。清漾祖祠复建工程曾被列为江山市政府2010年“四大百亿”工程项目,为村庄景区开发打下了坚实的资金基础。清漾祖宅修建也是由时任江山市副市长何蔚萍牵头。自2006年村庄旅游开发以来,上级拨款的项目预算总计约1.3亿元,分两期用于村庄拆迁和景区修建。据调查,因多种原因,建设中实际到账的财政拨款未能达到预算经费目标。此外,江山市政府邀请宁波数位企业家到村庄参观,共为村庄集资500万元用于景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