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收入转向多元收入

三、单一收入转向多元收入

在历史上,中国农民生产生活于农村,从事农业劳动,依靠农业获取收入和维系生活,基本过着自给自足的简单再生产的生活,农业收入历来都是清漾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清漾村民的收入来源变得日益多样化,收入方式从单一转向多元。

改革开放初期,清漾村民虽然获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受国家政策的限制,依然沿袭传统,以粮食生产为主,兼营家庭副业和小规模的畜禽养殖业,收入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全体村民家庭基本一致,社会分化不明显。随着农村多种经济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农业经济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相应地村民的农业收入方式也渐趋多元。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江山市号召各乡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在全市范围内支持和鼓励种植白菇,养殖白鹅、白羽乌骨鸡。不仅为村民养殖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还给予较大的政策优惠。清漾村民积极响应,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养殖鸡、鹅等家禽,虽然养殖规模不大,多以散养为主,但养殖业逐渐成为这一时期村民新的收入来源,甚至有不少家庭超过了粮食生产收入,成为家庭经营及其收入的主要方式。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务工逐渐成为清漾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非农收入的比重逐年攀升。即使国家减免农业税和增加各种农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农业生产的收入还是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日渐萎缩。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到目前为止,清漾村有超过80%的劳动力在外务工,有单独外出的,也有夫妻二人甚至全家共同外出的。调查中,有村民告诉我们,清漾村民外出务工有良好条件。一方面,清漾村靠近东南沿海,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依赖浙江省发达的工业基础和民营经济,村民甚至可以实现“半在村”形式的务工;另一方面,清漾村人均耕地相对较少,人地矛盾突出。过多的劳动力难以依靠少量土地维持高质量生活,更无法保障村民的个人发展,必须到农外另谋生活与发展出路。因此,外出务工是村民追求优质生活和个人发展的一个理性选择。

此外,旅游开发工程和旅游服务也构成清漾村民的重要收入方式。在2006年以来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清漾村先后获取了景区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古民居建筑群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众多项目。项目建设既有力地推动了清漾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也给村民带来了部分就业机会,成为村民获取收入的一种新方式。同时,借助旅游开发提供的创业机会,在村的或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开始在清漾村本地创业。有的兴办农家乐、民宿、超市等旅游配套服务业;有的搭清漾旅游的顺风车,创办家庭农场、专业果园等,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在村的中老年人也跃跃欲试,在景区摆摊售卖土特产。访谈中,有人告诉我们,摆摊的老人基本每天可获取100多元的收入。

为了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国家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的扶农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三补贴、两减免”的优惠政策和各种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各项农业保险),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合理再分配,形成了转移性收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的社会保障迅速向农村拓展,转移性收入正在不断增加,清漾村民从中也得到了较大实惠。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清漾村的多数村民逐渐由温饱走向小康,部分村民甚至已经成为富裕农民。村民们在生活有余的背景下,将部分收入用于储蓄和理财获取利息。少数村民还将私有的古民居等房产出租获取租金。这些又构成清漾村民的财产性收入,虽然目前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总体较少,但也不可小视。一方面,财产性收入在村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另一方面,财产性收入将伴随经济发展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未来有可能构成清漾村民的重要收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