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的生活逐渐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消费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消费追求。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国家品牌就是国家名片。国家品牌是建立在国际社会对其国家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是国际社会对其品牌建构的一种积极反映或基本共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世界各地,但中国品牌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此。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就开始了对中国品牌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外品牌传播研究的成果被介绍到中国,国内品牌研究逐渐深入,并走向学术层面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党中央号召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以来,品牌研究的热度再次升级;2017年设立了“中国品牌日”,更使品牌研究达到了高潮。

品牌研究一直是一门显学。回顾中国的品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品牌理论大多源自西方发达市场,这些经典的品牌理论,在中国品牌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创新、媒体变局、消费升级、企业格局变化,有指导意义的新的品牌理论尚未出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字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下降,受众的媒体习惯飞速变化,媒体传播手段也日新月异。在市场消费方面,90后、00后的年龄圈层,使消费文化升级,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我们从传统品牌研究中已无法寻找到对新消费趋势的满意解答。同时,在中国走向世界、越来越深刻影响世界的进程中,中国企业与产品不断迈出国门,成长为世界品牌,这时,我们必须借助于创新而有效的品牌研究。

为此,本书着重关注了3个话题:新传播时代、中国品牌、国际传播;重点探讨4个层面的品牌传播:国家品牌、城市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可以说每一个层面的话题都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业界、学界,还是政府层面都十分关注。这些话题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可以细致地展现中国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各个方面。我们也看到,近些年来,中国品牌的国际传播在这几个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大量成功的案例可供学术研究,这也保证了本书不至于落入抽象空谈、缺乏实用的误区。当然,截至目前集3个方面共同研究的成果还十分鲜见,这也成为本书的一个特色,也是本书的一大难点。

本书通过文献梳理、焦点访谈、事件追踪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手法,重点研究著名国际国内品牌的世界传播和中国推广之路,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其媒介运作方式和广告传播策略;研究中国品牌在本土的创建和传播策略,以及部分走出国门的品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要素和经验所在;研究新媒体时代媒体格局的变化对品牌传播的影响,并从中开展中西方新媒体环境的对比分析;研究中国品牌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和障碍,分析中国国家品牌对产品和服务品牌创建的影响力,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给中国品牌推广提供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在分众化、社会化的媒体环境下,在过剩化、同质化的品牌竞争下,在碎片化、个性化的消费状态下,在一体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和国际广告战略。

最后,本书通过大量案例总结出中国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与特点。我们发现,政治体制、经济政策、文化环境、法律体系、媒体产业等因素对中国品牌国际化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成功的国际传播必须重视跨文化传播、企业营销、商业推广、语言交流等诸多领域。中国品牌要做好国际化传播,必须知己知彼,在当前的条件下,深刻理解品牌传播的国际因素尤为重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也受到了重大挑战。本书的研究表明,中外环境的落差越小,品牌传播的效果就越好。而疫情导致的变化,对品牌传播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好在中国品牌国际化传播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如果本书呈现的案例与经验能够给市场一些启示,为中国品牌国际化传播再上层楼添一把力,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陈正辉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