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品牌国际化传播中自身的劣势
通过对中国产品品牌的发展历程和典型案例营销传播分析,可以发现,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来,我国自主产品品牌的国际化传播无疑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突破,但从横向对比来看,中国品牌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较弱、品牌附加价值低、品牌总体形象欠佳、品牌话语权弱势等,这些都说明我国自主产品品牌在国际化传播的道路上,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 品牌意识相对较弱,国际化品牌资源稀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虽然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我们对于品牌的关注、研究和实践,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因而品牌意识的积淀和培育品牌的外部环境等均存在很大问题。从学术视野来看,中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研究品牌,比国外晚了近半个世纪。何佳讯认为我国自创品牌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产品经营阶段(1978—1992年)、名牌意识阶段(1992—1996年)和品牌经营阶段(1997年开始)。 (37) 彭传新和刘建清将我国品牌的发展划分成品牌启蒙、自创品牌、品牌竞争和品牌国际化4个阶段。 (38) 从市场实践来看,中国产品品牌意识薄弱的一个突出体现就是在不少产品品类中呈现出明显的“有品类、无品牌”特征,如在中国茶叶产品中,中国茶叶品种众多,不乏普洱、乌龙茶、铁观音、碧螺春、猴魁等国内外享誉盛名的名品,但是提起中国茶的品牌时,业内人士称其为“有姓无名”。其实这种注重产品力,而忽视了产品品牌构建的现象在中国并不鲜见。品牌意识觉醒的落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自主品牌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中的弱势,虽然出现了如华为、海尔、联想、格力等较早探索国际化传播并取得了突出成绩的自主品牌,但从整体来看,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还是凤毛麟角,国际化品牌资源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难以形成品牌集群效应。
(二) 国际化品牌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一个品牌的附加价值除了要考虑有形资产,还应包括市场份额、商标认知度、出口能力、投资支持、超越区域与文化边界的影响力等等多个范畴,所以品牌价值是一个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出口商和贸易国,但是从产品出口结构来看,我国出口商品多为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初级原材料与轻工制品,即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一些为国外品牌加工生产的出口产品,中国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代工费,绝大部分利润由品牌持有者获得。相比而言,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结构更多以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品牌的附加价值一般要与品质、科技等核心竞争力紧密关联,从整体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核心竞争力较弱,这就导致很多中国产品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得不采取低价竞争战略来抢占国际市场,这往往带来了一种品牌发展的恶性循环。从中国企业目前的技术现状来看,大多自主品牌都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真正具有科技核心竞争力的自主产品品牌比较少,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传统上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退,这将对我们自主产品的国际化竞争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要成为贸易强国乃至品牌强国,仍然任重道远。
(三) 国际化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缺乏长期投资意识
正是由于我国品牌战略起步较晚,导致了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较差,如“王致和”“狗不理”“同仁堂”等很多中国老字号企业品牌出现了被国外企业抢注的现象,不仅阻碍了中国产品在该国的销售,更对整个品牌形象的树立产生极为不好的负面影响。此外,缺乏长期的品牌投资意识也是品牌保护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知道,一个国际品牌建设是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要树立一个成功的国际品牌需要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两百年的时间。据日本纪录片《日本企业长盛不衰的奥秘》统计,日本创业100年以上的企业有50000家,创业200年以上的企业也超过了3000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公司金刚组,创立于公元578年,至今已是1400多年。 (39) 近年来,我们社会上开始有很多的企业、很多的人谈品牌,谈怎么做品牌,然而回归到现实的层面,其实还是有不少的企业往往眼光锁定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品牌的长期投资。在这方面,海尔、联想、华为等企业无疑都是中国自主企业品牌的先行者,张瑞敏从怒砸冰箱到今天的海尔携全球7大品牌创建智慧家庭生态品牌,联想的全球化兼并显示出极大的勇气,华为致力于自主科技创新等都彰显着品牌构建的长期关切。
(四) 国际化品牌传播战略缺乏,难以树立全效品牌营销观
国际化品牌传播绝非一时的冲动和冒进,也不能计较短暂的得失和利弊,需要根据企业和产品状况,根据目标市场的状况,制定全效的品牌营销战略。由于海外市场的文化、社会习俗、法律法规、媒体接触习惯等等方面,均与我国存在不小的差异,且不同市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对上述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特定的区域、文化制定特定的媒体、广告传播战略。我国企业品牌营销普遍起步晚,有些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大部分产品品牌运作者在很多时候只是照搬国内的那一套传播模式,还很难树立全效品牌营销观和因地制宜的品牌营销宣传,很难真正做到多手段、多时机进行品牌的国际化推广,这也是中国自主产品品牌国际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个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