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性中国制造产品集群
美国《福布斯》杂志都会发布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2019年也不例外,当地时间5月22日,2019年的榜单对外发布。苹果公司依然蝉联第一的宝座,这已经是它第九年夺冠。紧接着是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企业。亚洲企业中,仅有三星和丰田进入前十,中国企业只有华为一家进入前百,名列97位,相较于2018年反而下降了18位。 (48) 面对这份较有公信力的榜单,我们还是有些疑问,中国的上榜品牌怎么这么少?那鼎鼎大名的阿里、腾讯、百度上哪里去了?好在这篇公布排行榜的文章中有此答案:当时福布斯给出的解释是福布斯评估的全球品牌被要求在美国进驻,而这三家即使在纳斯达克上市,但真正的入驻却不存在,因此未入列榜单也不足为奇。当然,世界品牌排行榜不止这一份,英国知名品牌价值资讯公司Brand Finance又出了一份“2019年全球品牌500强”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中国有77家企业品牌上榜,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本次的全球金融500强排名中,中国上榜品牌总价值突破1万亿美元,达13.74亿美元,占500强总价值的19%,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49) 应该说这份榜单给了中国品牌强大的存在感。笔者无心也没有能力来评价这样的排行榜,不过可以看出,中国的品牌建设还存在着巨大的短板。我们不得不思考原因在哪里,是我们缺少更多优秀的企业吗?是我们不重视品牌的塑造吗?其实都不完全是。一个常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在中国产品品牌国际化传播过程中,不少人会忽视“中国品牌”这样一个集体的概念,而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单打独斗。我们说,单一的企业产品品牌如同“手指”,而创建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品牌集群”就如同握紧起一个“拳头”,将更加有利于参与到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去。打个比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一个品牌沙漠,那时候随便插几颗苗,都能看到一点绿色。所以中国国门一开,发达国家的品牌涌入中国势如破竹。而在今天的世界已是品牌森林,要想去新栽一棵树,也很难成活和长大。如果依靠个体的力量,由某个品牌去单打独斗,成功的概率很小。但若能抱团前行,合力同心,深耕市场,再有国家引领,就能开辟出一片品牌天地。事实上,中国自主产品品牌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就是充分发挥了产品品牌的联动与协同作用,才逐步打造出了全球性“中国制造”产品品牌集群,重塑了“中国制造”高质量品牌的认知和形象。
从中国今天整体的产业布局来看,比如广受关注的5G通信技术和手机领域,我们有华为、OPPO、小米、中兴等代表性品牌;在家电产品领域,我们有格力、美的、海尔等代表性品牌;在电子商务领域,我们有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等代表性品牌;在互联网产业领域,我们有百度、腾讯、网易、抖音、今日头条等代表性品牌;在汽车领域里,我们有吉利、比亚迪、长安、奇瑞等代表性品牌,如此等等,我们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响当当的品牌,如果在国际化市场的竞争中,我们能树立全局化的国家级品牌战略,将每一个细分产业内的优秀品牌优势发挥到极致,助推该类品牌逐步拓展国际市场,并产生全球品牌影响力,发挥品牌集群效应,让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