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善的国际传播体系

三、 构建完善的国际传播体系

品牌的国际化传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完善的传播体系,涵盖了目标市场的选择、传播策略的选择、品牌形象的构建等诸多方面,只有当品牌的传播体系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品牌的声音、文化和价值才能更好地传达给消费群体,才能更好地实现国际化的目标。

(一) 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

选择目标市场是企业国际化的首要工作,有学者曾经将世界市场分为3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第二个等级是以印尼、东欧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个等级是以非洲、越南等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 (82) 中国企业在进入这些不同等级的国家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市场路径。如海尔选择的就是先进入发达国家再向发展中国家拓展的方式,而OPPO则先占据发展中国家市场再进军发达国家,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选择的还是从易到难的市场路径。

先难后易的路径选择,对企业的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和技术支持才能打通发达国家的壁垒,才能在发达国家占有一定份额。而当企业真正进入发达国家之后,在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上都上了一个台阶,此时再向发展中国家过渡就会容易得多,品牌传播的光环效应会让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更信任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承诺,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而先易后难的路径选择,则以落后的第三世界的国家为突破口,通过在当地不断积累资本和技术来提高品牌的价值,然后再转向竞争激烈的发达国家,这种选择比较适合技术和资本较为落后的企业,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国际化方式。最后一种是中间模式,即先主攻发展中国家,这样的选择较为保险和灵活,如果在发展中国家未能积累足够的资本和技术,那么可以选择向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进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一旦拥有足够的资本和技术后,就能够专攻发达国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二)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国际传播是一个大话题,涉及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涉及不同国家之间文化、政策、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互动与碰撞。因此提升品牌的国际传播能力,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本土化的营销,一个是跨文化传播。

本土化是在企业品牌国际化过程中为了融入目标市场所采取的一种营销策略,主要是指将营销的基本理论、自身的品牌特色及目标市场的社会文化、消费习俗和政策法规等结合起来,再选取合适的营销传播方式。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谁更了解目标市场、谁更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先权,因而本土化是跨国企业的不二之选。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采用本土化的营销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能够对于市场变化更加灵活地做出应对,也能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的本土化、营销的本土化和设计的本土化等几个方面,更加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准确把握当地市场,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实现品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而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让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一事件也拥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导致在消费过程发生矛盾和冲突,这对于品牌的国际化传播是不利的。根据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中国属于倾向于委婉表达,对社会文化背景依赖较高的高语境文化背景,而欧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属于倾向于直接表达的低语境文化背景。 (83) 因此在跨文化品牌传播过程中,要在尊重目标国家文化传统的同时融入世界公认的情感因素,从而调动目标群体对于品牌的情感认同。在与目标群体的沟通过程中,也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技巧,理解和包容文化的差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国企业品牌在国际传播过程中,既要遵从目标市场的文化,也要传达民族本土的特色,构建独特的品牌识别体系,让中国文化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三) 整合品牌传播体系

企业品牌想要更好地进行国际传播,需要建立整合的品牌传播体系。整合品牌传播体系是指在品牌传播战略的主导下,以品牌思想为核心,整合品牌内涵、品牌核心价值观、品牌形象、品牌概念等,既要考虑本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特征,更要结合目标群体的特性,整合各种传播手段,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展示品牌形象,以在目标受众心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在市场上形成可以与竞争品牌明确区分的特点。

整合传播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营销传播界热门的研究课题,是品牌传播与形象塑造有效的手段。整合传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传播工具整合、传播过程的整合,通过整合传播传递一致的品牌信息。在实施的过程可以细化为3个层面:首先形成消费者模型。消费者是品牌传播的对象,随着网络的发展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他们也同时扮演着信息发布者的角色。品牌传播在把消费者视作信息接收者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发布者的角色,既要研究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的需求,也要研究消费者的信息接受方式以及信息获取渠道。同时品牌进行国际化传播所面对的不只是国内市场的消费者,还包括了不同发展水平以及文化背景的国际消费者,因此品牌在进行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既要保持核心的品牌形象,也要针对传播策略、品牌内涵进行本土化的调整。其次是传播统一的品牌概念。企业品牌的内涵极其丰富,可以传播的层面很多,整合传播的要求是保持统一的品牌内涵,加深受众的品牌感知,进而形成品牌依赖。无论采取多少种品牌传播的方式,其品牌的内涵需要保持一致,从而使受众形成清晰的品牌印象。再者是整合各种传播手段。今天是一个泛媒体和碎片化的传播时代,不乏各种传播手段,关键是要有效整合。大众传播媒体可以通过广告和新闻专题大范围地打响企业的知名度;社交媒体和人际传播可以实现品牌与目标群体的直接互动,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事件营销和商业促销等手段可以直接刺激消费者参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

(1)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企业/707680?fr=aladdin.

(2) 宋亚非.企业的品牌建设及品牌营销[J].财贸研究,2005(1).

(3) 赵寰.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03-08.

(4)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有企业/3457818?fr=aladdin.

(5)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国入榜企业排行榜[EB/OL].[2018-07-20].https://top.askci.com/news/20180720/0851211126290.shtml.

(6) 杨力.引领财富500强京东未来的国际化战略是什么[EB/OL].[2018-07-23].http://news.10jqka.com.cn/20180723/c605834115.shtml

(7) 隋福民.从世界经济史视域看中国现代经济发展[J].西部论坛,2010(11).

(8) 刘建丽.国有企业国际化40年:发展历程及其制度逻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0).

(9) 引自: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1/18/c_1120331545.htm.

(10) 引自: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405/c1002-29189977.html.

(11) 于天慧.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企国际化发展[N].消费导刊,2018(02).

(12) 孙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经营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08-16.

(13) 崔晓林.民企也是“走出去”主力军[EB/OL].[2015-11-23].http://www.ceweekly.cn/2015/1123/133488.shtml.

(14) 林玮菡.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07).

(15) 吴令.华为企业品牌国际传播策略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05.

(16) 沈惠子.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中的公共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2013(05).

(17) 沈惠子.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中的公共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2013(05).

(18) 赵寰.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传播历程及发展路径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19) 引自:http://www.sinopecgroup.com/group/gsjs/gsgk/.

(20) 引自:http://finance.sina.com.cn/zt_d/2019_zzy500qbd/.

(21) 刘建辉.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中国人[J].经济,2005(02).

(22) 引自:http://www.sinopecgroup.com/group/gsjs/fzlc/.

(23) 徐彦明.中石油国际化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10.

(24) 范秋芳,戴秀芝,李平.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

(25) 徐淑秋.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2-26.

(26) 何清,傅佳.中石化疾行中东:千亿美元伊朗大单静待突破[J].21世纪经济报道,2006(11).

(27) 郜峰.中国石油公司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08-14.

(28)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2856005?fr=aladdin.

(29) 范秋芳,戴秀芝,李平.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0) 中石化董事长:打造国际化品牌与F1有着天然联系[EB/OL].[2005-10-14].http://sports.sina.com.cn/f1/2005-10-14/13371819612.shtml.

(31)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华为技术有限公司/6455903?fr=aladdin.

(32) 吴令.华为企业品牌国际传播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11-01.

(33) 吴令.华为企业品牌国际传播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11-01.

(34) 陶桂华.华为公司云计算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8-07-15.

(35) 吴晓波,约翰·彼得·穆尔曼,黄灿,郭斌.任正非的雄心[J].IT经理世界,2017(11).

(36)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数据——另类解读[EB/OL].[2019-01-21].https://new.qq.com/omn/20190121/20190121G11EBR.html.

(37)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联想集团/1369017?fr=aladdin.

(38) 胡君.联想国际化案例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05-01.

(39) 胡君.联想国际化案例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05-01.

(40) 安亮亮.联想集团国际化品牌塑造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14-10-01.

(41) 杨彬.从形象策划到网络传播——联想集团品牌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J].对外传播,2015(09).

(42)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联想集团/1369017?fr=aladdin.

(43) 杨彬.从形象策划到网络传播——联想集团品牌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J].对外传播,2015(09).

(44) 杨彬.从形象策划到网络传播——联想集团品牌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J].对外传播,2015(09).

(45) 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EB/OL].[2005-07-01].www.china.com.cn/economic/zhuanti/txt/2005-07/01/content_5903972.htm.

(46) 薛磊.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谈中国企业近几年的收并购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1).

(47) 引自:https://www.iguopin.com/index.php?m=&c=jobs&a=com_show&id=7234.

(48) 海尔集团的全球化品牌战略[EB/OL].[2018-09-07].https://www.sohu.com/a/252428014_100263301.

(49) 海尔的“三位一体”中心:在海外建立本土化设计、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中心。

(50) 海尔集团的全球化品牌战略[EB/OL].[2018-09-07].https://www.sohu.com/a/252428014_100263301.

(51) 王超凡.海尔“拆墙”——从产品到创客的边界突围[J].经理人,2016(05).

(52) 于博.海尔多元化分析[J].北方经济,2010(12).

(53) 韩雅洁.企业跨文化管理——以海尔公司为例[J].时代金融,2013(06).

(54) 引自:https://wenku.baidu.com/view/9c8fc808581b6bd97f19ea62.html.

(55) 海尔企业价值观[EB/OL].[2019-01-18].https://wenku.baidu.com/view/8afeaf5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6.html

(56) 李野新.向张瑞敏学什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13. 

(57) MBA人物张瑞敏:欧洲人眼中最著名的中国CEO[EB/OL].[2015-11-13].https://www.mbachina.com/html/renwu/197001/89209.html.

(58) MBA人物张瑞敏:欧洲人眼中最著名的中国CEO[EB/OL].[2015-11-13].https://www.mbachina.com/html/renwu/197001/89209.html.

(59) 引自:www.sanyhi.com/company/hi/zh⁃cn/about/group.htm.

(60)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5430815?fr=aladdin.

(61) [美]汤姆森·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7-72.

(62) 唐琳.三一重工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05-22.

(63) 王腾.三一重工:十年海外投资之路[J].首席财务官,2017(08).

(64) 唐琳.三一重工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05-22.

(65) 三一智利矿难救援世界的骄傲[EB/OL].[2011-12-27].http://www.sanygroup.com/gskw/24-5178.html.

(66)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阿里巴巴集团/9087864?fr=aladdin.

(67) 朱甫.马云如是说——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8.

(68) 毕佳俊,王艳.芝麻开门:论“阿里巴巴”品牌文化的建构与传播[J].现代城市,2015(12).

(69) 王旭.浅析品牌战略与品牌文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7).

(70) 奥运计划展现阿里巴巴的全球视野相信小的伟大铿锵发声[EB/OL].[2018-02-26].https://www.sohu.com/a/224092418_114731

(71) 聂品.阿里成奥运会顶级赞助商此次赞助将不低于8亿美元[EB/OL].[2017-01-20].http://news.cnstock.com/hgt/gs/jdgs/201701/4011993.htm.

(72) 赵寰.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10-01.

(73) 赵寰.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10-01.

(74)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企业管理/5585?fr=aladdin.

(75) 赵寰.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10-01.

(76)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现代企业制度/2260?fr=aladdin.

(77)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跨文化冲突/2527391?fr=aladdin.

(78) 丁桂兰.品牌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2.

(79) 韩中和.品牌国际化研究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2).

(80) 吴令.华为企业品牌国际传播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04-01.

(81) 陈开和.国家形象广告与我国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0(12).

(82) 宋永高.品牌国际化的三种市场进入战略[J].大经贸,2003(2).

(83) 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