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建设缺乏明确认知
进行城市品牌建设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还是一项新生事物,大多数人并不理解这是要干什么。即使一些部门领导也会发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一) 把城市的“形象工程”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混为一谈
中国在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无论是新城扩建还是旧城改造,都会建设一些有典型性的“形象工程”,如星级宾馆的兴建、交通道路的改善、市民广场新建、文物古迹修缮等,这些是为了让城市功能更完备,城市环境更优雅。这些也是对城市品牌形象的贡献,但却不能简单地画上了等号。城市品牌形象策划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等诸多因素。那些认为搞几项工程建设、开发几个小区项目、建几幢楼堂馆所、装点几个城市广场等就是塑造城市国际品牌的想法,不仅表面化,还会产生误导,就会把刚刚兴起的城市品牌的国际化建设引入到大兴土木、大肆攀比和大搞“形象工程”的误区中,从而改变城市品牌国际化建设的性质。
(二) 把宣传城市经济发展与塑造城市国际品牌混为一谈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我们一直强调“落后就要挨打”,这里的落后主要是指经济的落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活力和实力的象征。现在各城市大都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建设的层面,这本无可厚非。但当把城市国际品牌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时,很多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认为只要经济搞好了,城市品牌形象自然提升。这种说法不能说有多大错误,但又陷入另外一个误区。城市品牌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物质层面;而且还体现在文化和精神层面。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国际品牌塑造过程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层面与精神层面的脱离。还有一些人认为,城市经济发展了,知名度就高了,如果到外国媒体上做做广告,这个城市就自然成了国际品牌,不需要进行所谓的城市品牌塑造,很显然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
(三) 把塑造城市国际化品牌当成是某部门或少数人的事情
城市品牌的国际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和专业化工作,首先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业化人才队伍来实施。一般来说是政府某相关部门和受其委托的广告或策划公司共同操作、具体实施。这样就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把这么一个重大的项目认定为是个别部门或少数人的事,这又是一个误区。我们知道,要成功实施品牌战略,需要将品牌的核心价值渗透到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产业经营的诸多环节以及城市市民的言行中。比如,要塑造文明城市的形象,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企业要诚信经营,市民言行要文明,共同创造一个文明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