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国家品牌的全民意识

六、 确立国家品牌的全民意识

过去,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国家意识的概念也比较淡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门渐渐打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不仅有大量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而且也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不断缩短。国家富强了,凝聚力就会增加,国民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国家品牌就会提升,这样也能获得国际社会更多人的承认和尊重,形成正向的国家品牌叠加效应。同样,国民素质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就会增强,就会在国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国家品牌也会提升。当前,国际格局仍然处于紧张态势,越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越能考验一个国家及人民的心态和定力。在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备受关注,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十分微妙。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这个大国的公民,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在。

在新全球化的态势下,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予的希望越来越高,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国家形象”已经并仍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和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既要让中国公民产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要让其他国家的人民对中国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让一个负责任的、强大的中国在新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应“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基本要求。如今,千人一面的公式化传播时代已经过去,人人皆是形象与风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我是演说家》第四季节目开播的开题演讲中说:“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本很厚的书,这本书叫做《中国读本》。我们每个人都是这13亿大书中的一页。做好你自己,中国的形象就更完美了。我们每一个好的演说家,都是好的中国故事的叙述者。我们的形象,就是中国的形象!” (76) 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必然意味着多主体参与、个性化展现。

今天,全球已经进入一个“新公共外交时代”,多元化趋势成为新公共外交的显著特征之一。所谓多元化就是打破了过去由国家政府部门主持公共外交活动的局面,而是在国家政府及其领导下的有关部门与机构、媒体、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智库、普通公众等全面参与到国家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的实践中,这一趋势在国家品牌传播上可称之为“全民品牌”时代的到来。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J. Cull)在《公共外交:以史为鉴的七条法则》中说:“正如公共外交承受不起糟糕的政策一样,它也经受不起糟糕的人民。假如国民行为与国家‘品牌’塑造目标背道而驰,那么任何信息传递活动都是徒劳……有时,公共外交的关键战役不在于提升海外声誉,而是要说服国内民众不辜负已有的国家声誉。” (77) 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民间的国际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要教育并鼓励全体国民在开展对外交往中要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提高在国际交往中的责任感和交往技巧,时刻发挥“国家品牌官”的作用。民间自有高人,在国际交往的场合要尽可能展其所长,以实现民间资源的多样化展示,创造资源衍生价值,提升国家品牌的内涵和吸引力。为此,可以积累并培养丰富、能动的“中国民间智库”,以全民参与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互助、文化互赏、价值认同等深层次勾连。

(1) 沈琬.中国国家形象之建构:一种品牌国家形象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05-28.

(2) 沈琬.中国国家形象之建构:一种品牌国家形象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05-28.

(3)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24-37.

(4)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60-74.

(5)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24.

(6)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24.

(7)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56-112.

(8)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301-324.

(9) 张昆,王孟晴.国家品牌的内涵、功能及其提升路径[J].学术界,2018(04).

(10) 引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国家品牌.

(11) Peter van Ham,The Rise of the Brand State:The Postmodern Politics of Image and Reputation,Foreign Affairs,2001,80(5).

(12) A.B.格鲁莎.国家品牌:现代条件下国家形象的塑造技巧——以意大利为例[J].国际新闻界,2008(11).

(13) 刘瑞旗,李平.国家品牌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60.

(14) 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EB/OL].[2012-12-20].http://news.china.com.cn/2012-12/20/content_31527390.htm.

(15) 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EB/OL].[1996-12-24].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g/200207/20020700032286.html.

(16) 黄升民,张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品牌观念的历史演进与宏观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03).

(17) 吕艳丹,张亚萍.国家形象建构中的自主品牌顶层传播战略研究——以国家领导人为载体的品牌传播模型与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4).

(18) 黄升民,张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品牌观念的历史演进与宏观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03).

(19) 国家品牌建设的成果的主要内容来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

(20) 权威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EB/OL].[2018-01-05].https://www.sohu.com/a/214868354_116897.

(21) 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8.

(2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EB/OL].[2011-10-25].https://wenku.baidu.com/view/051e4cd6b9f3f90f76c61b27.html#.

(23) 李玉梅.国际论坛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以“夏季达沃斯论坛”为例[J].新闻知识,2018(01).

(24) 李玉梅.国际论坛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以“夏季达沃斯论坛”为例[J].新闻知识,2018(01).

(25) 计晓燕.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旅游与国家形象的构建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5(11下).

(26) 中国经济网.全年全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11.04%[EB/OL].[2019-02-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314449145245513&wfr=spider&for=pc.

(27)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2012-11-18].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kxfzcjhh/jj/201211/t20121118_940065.shtml.

(28) 李川.体育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7).

(29) 康甫.文化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理论界,2014(2).

(30) 世界主要领导人形象调查:习近平国内国际认可度第一[EB/OL].[2014-12-18].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218/c157278-26229363.html.

(31) 范红,胡钰.论国家形象建设的概念、要素与维度[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4).

(32) 把握重点 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新闻宣传论述的核心内涵[EB/OL].[2016-06-14].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xjp/xxjd/201606/t20160614_3444044.shtml.

(33) 高宁.国家品牌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06-09.

(34)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语言/72744?fr=aladdin.

(35) 引自:https://baike.baidu.com/item/孔子学院/812632?fr=aladdin.

(36) 汉语有多火?全球学习使用汉语人数已超1亿[EB/OL].[2017-10-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2469362749511908&wfr=spider&for=pc.

(37) 尹洁.孔子学院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08).

(38) 尹洁.孔子学院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08).

(39) 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EB/OL].[2016-08-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

(40)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30.

(41) 方艳红.浅谈如何通过对外援助来提升中国的大国影响力和地位[J].赤子(上中旬),2014(07).

(42) 邝艳湘,陈静.中国对外教育援助在公共外交中将大有可为[J].公共外交季刊,2017(09).

(43) 王萌.中国对外教育援助的现状分析及探索[J].智库时代,2018(24).

(44) 邝艳湘,陈静.中国对外教育援助在公共外交中将大有可为[J].公共外交季刊,2017(09).

(45) 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EB/OL].[2013-06-10].https://wenku.baidu.com/view/4e909c7b7e21af45b307a8ee.html#.

(46) 陈媛媛,吕映雪.微视频新版国家形象片的国家理念输出[J].视听,2018(11).

(47) 陈媛媛.国家形象片的表达与叙事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网(报),[2018-03-22].http://marx.cssn.cn/xwcbx/xwcbx_pdsf/201803/t20180322_3883962.shtml.

(48) 司过境迁.中国的“熊猫外交”,起源于武则天时期,由送到借见证中国雄起[EB/OL].[2017-09-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621937383100840&wfr=spider&for=pc.

(49) 中国元素海外最爱熊猫[EB/OL].[2013-03-05].http://www.huaxia.com/ly/lyzx/2013/03/3235343.html.

(50) 赵丽君.“熊猫外交”的效果研究[EB/OL].[2018-07-31].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8-07/31/content_57912395_0.htm.

(51) 吴铁夫.什么是龙?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148899006.

(52) 9岁中国女孩联合国演讲上热搜中国角全英文谈熊猫保护[EB/OL].[2019-12-10].http://www.zjnews.china.com.cn/yuanchuan/2019-12-10/203183.html.

(53) 9岁中国女孩联合国演讲上热搜中国角全英文谈熊猫保护[EB/OL].[2019-12-12].http://3g.donews.com/News/donews_detail/3074403.html.

(54) 第三届国际熊猫日:WWF成立大熊猫友好型企业联盟[EB/OL].[2019-10-28].http://www.wwfchina.org/pressdetail.php?id=1943.

(55) 赵丽君.“熊猫外交”的效果研究[EB/OL].[2018-07-31].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8-07/31/content_57912395_0.htm.

(56) 王蕴,陈欣.调查孔子学院,美国发布两份报告[N].环球时报,2019-03-01.

(57) 王蕴,陈欣.孔子学院又被盯上了![EB/OL].[2019-03-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786319117423854&wfr=spider&for=pc.

(58) 吴锋,李耀飞.境外反华媒体的最新态势、运作模式及应对策略[J].情报杂志,2017(03).

(59) 梁施婷.商务部: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EB/OL].[2019-08-30].https://www.sohu.com/a/344332874_237556.

(60)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EB/OL].[2019-07-10].https://xw.qq.com/cmsid/20190710A0JU4T00?f=newdc.

(61) 乔艳秋.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7).

(62) 两部门将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EB/OL].[2006-08-17].http://www.gov.cn/gzdt/2006-08/17/content_364838.htm.

(63) 林彦婷.中国游客在海外成不文明代名词震动中央高层[N].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周末,2006-06-18.

(64) 沈琬.中国国家形象之建构:一种品牌国家形象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05-28.

(65) 许月.韩国成立国家品牌委员会[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9(3).

(66) 胡鞍钢,张晓群.中国:一个迅速崛起的传媒大国——传媒实力实证分析与国际比较[J].国情报告(第七卷)2004年(上).

(67) 秋实.我国传媒业“走出去”反思与路径[J].中国报业,2014(3).

(68) 韦佳帅,艾利.央媒已成媒体“走出去”主力军[J].网络传播,2015(6).

(69) 高宁.政治传播在国家品牌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70) Martin I. M. and Eroglu S,Measur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Country Imag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Vol.28,1993,p.193.

(71) P. Kotler,Marketing Places,quoted from Ingeborg Astrid Kleppe,Country Images in Marketing Strategies:Conceptual Issues and Experiential Asian illustrations,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Vol.10,2002,p.42.

(72) 范红,胡钰.国家形象与传播战略[J].新闻战线,2016(01).

(73) 刘瑜,吴国娟.从《中国国家形象片》看我国对外宣传的弊端与策略[J].新闻世界,2011(08).

(74) 宋任智.美国主流期刊如何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以2016年上半年《经济学人》和《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为例[EB/OL].(2017-01-11).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111/c409679-29015512-2.html.

(75) 南方时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N].南方日报,2016-01-07.

(76) 《我是演说家》平凡人物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EB/OL].[2017-11-08].http://www.xinhuanet.com/ent/2017-11/08/c_1121923516.htm.

(77) 钟新,令倩.全民外交:中国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J].对外传播,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