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成果
四十年以来,中国涌现出了很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极大影响力的企业品牌,而这些企业品牌大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4) ,例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另一类是民营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例如,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
(一) 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成果总述
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1989年,仅有中国银行1家企业上榜世界500强,到1995年,增至3家企业,2000年11家企业,2014年突破100家企业。2018年上榜企业数量达到120家,其中大陆企业占103家,香港8家,台湾有9家。这仅次于美国的126家上榜企业,且远超第三名的日本52家。对于中国仅仅花了29年,就取得了这样一个奇迹,财富中文网指出,从199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同时涵盖了工业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上榜企业数量如此迅速地增长。 (5)
在这份榜单之中,国家电网、中石化和中石油继续分列榜单前四位,仅次于美国沃尔玛。所有上榜的房地产企业均来自中国,有恒大、绿地、保利、万科、碧桂园等。还有13家中国公司首次或重新上榜,它们是:招商局集团、雪松控股、象屿集团、兖矿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纬创集团、台湾中油、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富邦金融控股、泰康保险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青岛海尔。而且在互联网行业,中国企业品牌的发展也尤为猛烈,京东在榜单中位列181位,较去年大幅提升了80位,在共同入榜的全球六大互联网公司当中位居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 (6)
而在2018《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属于国有企业的有100家,属于民营企业的仅有20家,国企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国际市场上也尤以银行、能源矿业企业占据比例较大,而民营企业尽管在科技创新、互联网等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但是很难出现“巨头”。
(二) 国有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
国资委2018年10月30日召开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发布会,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会中表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中央企业有境外单位10791家,境外资产总额超过7万亿元。这比2014年底增加2.32万亿元,投资和从事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185个,比2014年增加35个。2017年共有115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8家。国有企业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水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全球的经济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很多的国有企业都已经迈入世界一流企业的阵营。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管理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国际化提供了前提。国际化经营的实施,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国际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又反过来保障了企业进一步国际化的成功。企业国际化演进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制度演化的微观反映,是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结果。
我国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实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引进和“请进来”战略为国企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对外经济引进,都为中国国有企业的科技能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实施“请进来”战略,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156项重点工程”为核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建设,使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 (7) 在西方经济危机时期进行的“43”项目,从轻工到民用工业,解决了民生问题,使中国变富;改革开放前夕的“78”项目,是1978年签订的对外引进协议额度78亿美元的成套技术设备。
在中国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通过这些经济引进项目,直接形成了一批国有骨干企业。如20世纪50年代对苏联成套项目的引进,促进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快速建成投产。改革开放以后,这种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引进模式得以延续,这也使得国有企业在技术上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管理上以先进的跨国公司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1979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时事通讯社代表团时指出,“所谓开放,是指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8)
2. 市场化竞争和“走出去”战略为国企走出国门注入生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有企业在经济开发区与国际企业的历练加强,国有企业已经有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实力,因此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始尝试对海外投资,通过建立海外销售窗口和贸易渠道,迈开了进入海外市场的道路。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市场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国有企业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市场压力,于是,进入“过剩经济”行业的企业开始对外投资,在具有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并且进行产品销售。随着市场经验的积累和对海外环境的逐步熟悉,更多的企业开始了海外建厂之路。他们有的直接投资,有的自建生产工厂,有的与当地企业合资,有的通过收购打开市场,在海外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务实性和灵活性。随着中国进入WTO,国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国有企业海外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迈上新的台阶。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上的大量企业面临信贷紧缩,陷入经营困境。而中国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受损很小,国有企业也抓住机遇,对外国低估值企业实施抄底并购,到2010年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实现逆势增长。2010—2015年,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基本保持稳定;2016年,为防范人民币贬值带来的金融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在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增速加快。2016年底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更多地体现出国家战略引领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加。
3. 全球化趋势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国企海外拓展提供机遇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9)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发展格局的搭建,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不仅能够改变传统固化的发展模式,而且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框架下一步步完善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全球化的一个设想,如果各国的目标都能够在“一带一路”大的盘子里面加以推进,走向命运共同体是可以预期的。 (10)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带一路”发展沿线,所涵盖的人口超过了40亿,所能达到的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拥有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潜能,为我国国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数据上看,截至2014年,我国110多家国有企业之中,已经有107家在国外设置成立了8515家分支的办事机构,辐射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80家国企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建立起了分支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摆在第一位。很多民营企业因为收益低、周期较长的问题不愿意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中来。而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投入到“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地区基础建设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贯彻国家意志和战略实施,还能够更好地对我国国内的产能进行转移。我国制造业发达,在沿线地区基础建设之中,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制造技术带动基础建设、材料、研发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沿线地区的基础建设提供保障,形成多领域齐头并进的局面,使“带一路”的构想进一步实现。 (11)
(三) 民营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
民营企业在建筑业、纺织业、科技行业中都有不俗的成绩,尤其是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有限公司、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实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成主要“走出去”方式
根据商务部此前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占比达45.7%,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17.8%,私营企业占8.7%,股份有限公司占8.6%。 (12) 其中代表性的几个事件有:江苏沙钢2007年斥资1.08亿美元收购了澳萨维奇河铁矿90%的股权;2009年吉利控股成功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生产商DSI;2010年和2012年,正泰集团进军澳大利亚新能源行业以及矿山服务项目;2010年科瑞集团通过对西澳锂辉石矿的投资,使其下属的银河锂业成为世界第四、中国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商;2014年与2015年,上海复星分别进军澳大利亚地产业和石油业,以6.5亿澳元收购澳洲地产基金三个项目75%的权益,又用4.74亿澳元收购澳洛克石油92.6%的股份,这些还仅是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并购案例中的一小部分。 (13)
2. 由贸易、餐饮拓宽到能源、资源、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涉及的领域从过去以贸易餐饮为主拓宽到资源、能源开发、加工贸易、商业零售以及咨询服务等全方位的经营活动。例如,中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在资源充足的地区投资兴建资源供应渠道,以规避资源短缺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潜在危机。另外,中国许多高科技民营企业也积极通过科技创新,凭借一定的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4) 例如华为,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凭借科技创新能力,在埃及设立了产品技术中心和用户服务中心,且不断辐射到周边国家。此外,在出口贸易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当中,其中轻纺工业和机电工业行业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