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品牌自身建设

一、 加强企业品牌自身建设

企业是国际传播的主体,企业的基础实力、研发能力、服务能力和品牌理念等,都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企业品牌自身的实力是国际化传播的前提,只有加强企业品牌自身的建设,才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让传播活动有势可依,有话可讲,真正将企业的品牌内涵传递给消费者。

(一) 坚持自主创新战略

改革开放让中国企业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巨大优势,在当时劳动密集型企业曾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中坚力量,并由此塑造了“中国制造”的全球形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如何从劳动密集型发展为技术密集型,进而成为创新发展型,是中国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面临的新课题。中国企业想要在国际上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

实施创新驱动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是每一个企业的战略思考。企业的自主创新包含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如品牌内涵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激励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与运用的创新以及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人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要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充分调动各种因素,特别是人的因素,形成有利的创新环境。首先应该改变原有的品牌定位,不断赋予品牌新的时代内涵。其次转变固有的生产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在整个企业内部营造创新生态,打造企业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人员创新的激励机制,将创新贯穿企业的整个发展。同时信息经济时代的创新更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形成整合的发展思维,以一种共享、开放、整合的眼光看待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生产和技术研发的效率。

(二) 加强品牌国际管理

品牌管理是针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综合运用企业资源,通过技术、组织、实施、控制来实现企业品牌战略目标。 (78) 而在国际市场上,品牌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是否聘用当地员工、文化冲突如何解决、品牌策略是否一致等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品牌国际化战略目标的经营和管理。而如何加强品牌的国际管理能力,则需要从管理组织的架构和人才队伍的组建这两方面着手。

美国学者Aaker等人对全球品牌管理进行了研究,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团队/个人”这两个维度探讨了品牌国际化的管理形式,强调了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作用。 (79) 与此同时,还提出了4种国际品牌管理组织形式:海外分公司的产品品牌管理负责人组成“全球品牌小组”,总公司负责品牌管理的中层管理者和海外分公司品牌管理者组成“全球品牌经理”,公司高层管理者与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组成“业务管理团队”,公司CEO主导的“品牌领导者”。 (80) 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品牌战略选择合适的管理组织模式,以品牌战略为导向,有目的的加强对品牌管理组织的选择。

除了管理组织的架构,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展现品牌自身实力的一部分。人才是品牌建设中的主体,而企业要想提升品牌国际化管理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有经验、有胆量、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队伍。而在人才的选择上,最好遵循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原则,在人才队伍组建中,既要保留深受品牌文化熏陶且拥有国际化视野的本土员工,也不能排斥外来员工,积极吸纳对品牌抱有好感且对品牌发展有自己看法的国际人才。而在员工的培养上,既要加强员工国际视野的培养,让本土员工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准确认知不同文化所造成的差异性,而且要加强员工的跨语言沟通能力,方便员工跟国际市场消费者的交流与联系。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国际人才的本土化培养,通过向他们传输品牌价值理念,让其认同并遵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积极提出有益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