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有利的国际传播环境

二、 营造有利的国际传播环境

品牌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发展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品牌的国际化运作单靠企业本身是难以实现大的突破,所以需要整个社会的商业系统、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政府也应该从政策体系以及国家品牌形象方面为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提供助力。

(一) 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自身的竞争力弱和行业的垄断性管理是企业难以成长为世界知名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政府应该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国有体制改革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竞争能力强、效率高的制度环境;在市场秩序方面,拆除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进入壁垒和制度障碍,建立健全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推动企业在竞争机制下的创新与进化,培育出有能力、有品质的国际品牌;在法律法规方面,完善法律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的力度,创造一个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积极性。

近年来,国家安全和专利侵权已经成为国外市场抵制中国品牌海外拓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像中兴事件、华为事件都是这两方面引发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坚定地站在企业背后,帮助企业扫清国际化的障碍,通过政策手段和贸易手段降低发达国家对于中国企业的进入壁垒,重新制定合理合法的市场准入机制。同时加强对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营造保护中国企业发展的专利环境,以此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价值。

(二) 提升国家品牌形象

企业品牌形象与国家品牌形象息息相关,一个落后的国家形象必然会导致这个国家企业品牌给人留下落后的印象,反之,一个强大的国家给人留下的企业品牌印象也是强大的。因而,在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中,加强国家品牌的形象塑造已经成为基础性工作。此前,我国做了大量的国家品牌传播工作,例如奥运会、世博会、国家形象宣传片等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的强盛,但是国家形象的凝练略显模糊。

一个国家形象的传播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主动进行的品牌塑造活动,另一方面是国际社会对于国家品牌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在这两个方面的互动中形成了国际社会对于国家品牌的印象。因此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国际社会认知心理的塑造,而真正能够触及人心,具有感染力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对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模仿、不迎合,是真正自我态度的表达。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中国的国际形象“需要非常有分量地表现中国特有的民族观和世界观”,因为真正具有感染力的、能赢得尊重的国际形象,其力量不是来源于对西方的模仿,而是对自身民族性的尊重和对西方价值观的修正和挑战”。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