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唱响理想主义的颂歌
张佳静
云南师范大学2020级本科生
【摘 要】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近些年来随着意识形态工作的加强,大批主旋律电影接连浮现。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1921》这部影片献礼建党100周年,讲述了首批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困苦中担起重任,让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的故事。本篇文章从电影符号学的意象元素、电影细节和多线交织的叙事方式入手来进行浅层分析,得出本电影既向观众展示出伟大建党精神,也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1921》;电影符号;细节刻画;建党精神;多线叙事
听一首理想的颂歌,回忆党的光荣岁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和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交相辉映,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1921》还原历史细节,带领观众走进历史,走近早期共产党人的生活,再次唱响《国际歌》这首振奋人心的战歌。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回忆则是人们相信是发生的事情。”[1]影片以时代“横截面”的视角切入,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故事,重现百年前令人激动的重要时刻——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为28岁的爱国青年们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历史大事件。
图1 电影《1921》
在《1921》里,导演带领观众重走一遍党的艰难历程。本部影片由黄建新作为执行导演,任宁制片,黄轩、倪妮、刘昊然、王俊凯等多位演员共同演绎,再加上还原历史的“服化道”,给本部影片增添更多可看性,由此来展现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
不同于较多主旋律电影采用的宏大的叙事场面,黄建新导演在本部影片中更喜欢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来给观众传达出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民族危亡之际展现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把焦点指向早期共产党员的努力:面对军阀、租界警察和日本特务三重障碍,加上经费不够、人员不足的现实困境,前进的每一步都困难重重,但他们仍然唱响了理想主义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