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住时代发展动向,抢占市场先机
自中国电影发展以来,各类主旋律爱国电影层出不穷,《钱学森》《焦裕禄》《重庆谈判》等电影相继播出,都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性以及英雄的伟大。此后主旋律影视创作一直存在,但效果不佳。2009年《建国大业》献礼片爆火,随后《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建国三部曲”陆续出现,这些集结百位明星的红色电影,开创了中国主旋律电影新模式,主旋律电影第一次抛弃主人公光环,开始注重小人物情感,为此吸引了大量粉丝,主旋律电影重现于院线。[4]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2017年的《战狼2》相继而出,使主旋律电影逐渐升级到2.0版本。
相对于展现历史伟人、时代英雄和宏大战争主题的传统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不再拘泥于早期爱国电影的创作模式,而是结合时代发展动向,顺应大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观念,在艺术创新中逐渐拓宽自己的题材边界,摸索出青老年人都爱看的叙事模式——“平民化”模式。
“平民”这一概念所指涉的对象包括农民、下岗工人、民工以及处于温饱水平的普通工人,还包括市井小贩、残疾人士等。在数量上,这是一个较大的群体,这一群体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发展而产生的。这一群体大部分政治影响力一般,思想观念趋于保守,由于资源有限,这一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显得十分艰难。正因如此,在平民身上集中了更为复杂也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乐观与迷惘、坚强与无助、勇敢与自欺等,平民生活往往成为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的缩影。因此,对平民的关注就是对社会人群的关注,同时也是对社会时态的关注,这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亦是主旋律文艺创作的情感根源。
毛主席早在他的平民美学观中就提到:文艺作品应该表现广大民众的生活,并反映他们的思想情感。[5]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作品抓住“平民美学”这一观点,以我国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小人物为切口,顺应时代现象延伸情感维度,把爱国情怀落实于生活,使“主旋律”之路越走越宽,商业化运作模式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