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构建完整的叙事结构

二、音乐构建完整的叙事结构

在《无问西东》这部影片中,如果说《G弦上的咏叹调》是一篇怀旧的故事,那约翰·牛顿的《奇异恩典》可以说是一首神圣之歌。不同的音乐包含着作曲家对生活、社会、世界,乃至宇宙不同的思考与看法,导演通过理解,选取音乐或音乐中的片段,将其运用到影片中,将音乐与画面相互配合向观众传达相应的情感和思想。《无问西东》用音乐串联故事,使看似“破碎”的故事逐渐构成为一个整体,使故事的叙事结构在观众眼前逐渐清晰,在保证影片完整性的同时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独特的叙事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无问西东》中三次运用了《奇异恩典》。第一次是沈光耀独自驾驶飞机给村子里的孩子空投食物时,飞机翱翔在天空中,以小提琴为主调的音乐响起,神圣、欢快,以孩子们的欢呼声取代人声吟唱,成为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画面与声音的配合,将人文关怀淋漓尽致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像天边的光辉一般闪耀。

第二次是一位双腿残疾的外国老师带领孩子们在茅草屋里吟唱《奇异恩典》,像在虔诚地朗诵一首祈求和平的赞美诗。孩子们童真、圣洁的歌声与周围恶劣的环境形成对比,镜头从一个个稚嫩的脸庞掠过,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生存的渴望,他们像白纸一般铺在那个血色的年代。霞光布满天边,沈光耀带领同伴为村子里的孩子带来食物和希望,与这首音乐本身的含义相呼应。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敬和善待,《无问西东》中所传达的对人性与人权的尊重是许多电影无法企及的,而电影作为“第七艺术”需要承载更多的艺术文化知识和内涵,从而引导观众反思自身和社会,传达生命的价值与力量,潜移默化地将真、善、美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所以最能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多么激烈的情节,而是贴近生活的平淡与真实。

图2 电影《无问西东》孩子们迎接空投食物

音乐第三次出现是在陈鹏带王敏佳回到长大的村子时,陈鹏对于“晃晃叔叔”的回忆、昏暗的灯光和土房子都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传承的故事。悠扬的小提琴声将陈鹏与沈光耀两代人的故事及精神串联在一起,构建出了这部电影独特的叙事结构,也丰富了影片的故事内涵。这不仅仅是生命的传承,更是人文精神与价值的传承,虽土地贫瘠,但人心枝繁叶茂。

影片中三次对《奇异恩典》的运用,将三个看似碎片化的片段连接到一起,讲述让观众所理解乃至共鸣的完整的故事。“正当我要掉进深渊,你却把我救出,带给我新的生命。”“无论如何只要我肯相信,奇迹一定会出现在我眼前。”沈光耀为孩子空投食物,给予了孩子们活下去的希望;外国老师教孩子们吟诵诗歌,给予了孩子们精神上的鼓励;陈鹏带王敏佳回到与世隔绝的村子,使王敏佳有了重新生活的机会。这不仅使两个时代的故事有了交汇点,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诠释了音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体现着中国长久以来对于人文关怀的传承,将故事性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同时,又不失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