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饶曙光.观察与阐释:“共同体美学”的理念、路径与价值[J].艺术评论,2021(03):24-33.
[2]刘海涛.滕尼斯“共同体”理论的中国化及其当代意义: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构建的创新发展[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01):11-18.
[3]徐德明.“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J].文学评论,2005(01):106-111.
[4]邵欣雨,孙晨.《一点就到家》中城与乡、家与国的突破与创新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5):33-35.
[5]赵清扬.新主流电影的喜剧化叙事: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例[J].艺术教育,2022(09):153-156.
[6]农钰婷.浅析扶贫题材电影《一点就到家》的年轻化表达[J].视听,2022(02):81-83.
[7]徐开玉.新农村题材电影的叙事特征探析: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为例[J].电影新作,2021(05):154-160.
[8]魏蓓.《一点就到家》:乡村振兴的民族志影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111-114.DOI:10.13971/j.cnki.cn23-1435/c.2022.05.017.
[9]饶曙光.实践探索、理论集成与传统承继:再谈共同体美学的三个维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2):20-28.
[10]傅雅琦.扶贫题材电影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及创新的探析[N].中国电影报,2023-02-15(011).DOI:10.28064/n.cnki.ncdyb.2023.000155.
[11]吴海清.反思乡土主义:乡土中国影像话语结构研究[J].电影艺术,2020(06):40-45.
[12]饶曙光,王曼.类型拓展:观念与实践:评影片《一点就到家》[J].当代电影,2020(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