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个人风格:平凡社会的守望者
2025年09月26日
四、导演的个人风格:平凡社会的守望者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中想探讨的也许就是影片中张晋生所说的“几何问题还是代数问题?”,更深层的表达就是时间问题和空间问题,也就是人在时间和空间交替轮回里的无可奈何。但影片结尾处却出现了打破常规空间和时间的处理,身处海外的到乐对着层层波涛声忆起母亲沈涛,远在另一头的沈涛却恍然听到了他的呼喊,这打破了空间的桎梏;影片开头的舞蹈与结束时沈涛的独舞就像一个循环的往复,是开始也是结束,这打破了时间的间隔。人心中的千山万水比山河更辽阔,如果心的距离近了,时间和空间都无法成为人与人之间的阻碍。时间和空间设置的反常也体现出贾樟柯导演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同时影片也带着一种“哀而不伤”之感,就像影片中导演并没有用多少篇幅描述沈涛父亲的去世。聚散匆匆,人生从无定数,所以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去描述死亡,那本来就是一件平常又平静的事情。
“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向前赶路的时候,不要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不管是贾樟柯早期的《小武》《站台》,还是《三峡好人》《山河故人》,他始终将镜头对准着那些被时代洪流撞倒的人,体现出独属于第六代导演关心“人”这一本体概念的影片特色。贾樟柯的影片不仅带着现实和社会的烙印,还将一个逝去的时代永恒地封存在他的作品中,将转眼即逝瞬间变为永存,这也是电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