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促进情感和主题的升华
音乐在电影艺术中起着积极的表现作用,整部影片表达情感与深化主题的方式是相对含蓄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依托了音乐这个载体。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是圣·桑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分为引子和回旋曲两大部分,将热情奔放与阴郁惆怅两种情感交织,忧伤又热情的旋律奏出了影片中四代人的跌宕起伏。
影片中,音乐第一次出现以吴岭澜给西南联大的学生讲课时对往事回忆的方式呈现,通过泰戈尔的诗,吴岭澜实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己的真实。而沈光耀作为学生之一,导演运用推镜头并结合小提琴曲的方式,突破了“第四面墙”使观众直面他的内心世界。乐曲所冠上的“随想”二字,是指音乐具有即兴的意味,主题以轻快为主,但交织着不同的情感。沈光耀听过吴岭澜的话后,决定做真实的自己——违背母亲,去做一名飞行员。其决定既有即兴的意味,基于音乐的衬托,又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交叠其中。悠扬的小提琴声与富含深意台词的巧妙结合,使沈光耀即使路途艰辛、曲折也要奔向前方道路的决心得到进一步体现,充分表达了师生二人找到自我、坚定自我、实现自我,哪怕牺牲自我的精神的传承,使影片主旨得到升华。
音乐第二次出现是在张果果在清华园中晨跑时,以校园广播的形式出现,选取了音乐中节奏由舒缓到紧张的部分。张果果晨跑时音乐为舒缓的部分,从广播里传出来的音乐有一种年代感,与大学年轻、自由的生命形成反差。镜头一直跟随着张果果,在生机盎然的校园里穿梭,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反映了张果果得到片刻的自由和自我。直到这份表面的宁静被秘书的电话打断,音乐变得急促且紧张起来,反映了张果果当时的心理状态,也为后面张果果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进行铺垫。导演对于音乐高超的选取和运用手法使人物形象、主旨立意得到进一步升华。
音乐的第三次出现,是陈鹏拉着王敏佳的手在清华园狂奔时,模拟核的产生。轻松欢快的小提琴声伴随着两人的奔跑,与之前两人在宿舍里的状态截然相反,欢快、刺激的音乐与这短暂的“旅途”中发生的事情相互映衬,使剧情略带诙谐,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音乐的节奏与两人奔跑的剧情节奏相符,情绪的大起大落使观众对剧情印象深刻,也促进观众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情绪。同时,音乐后两次都出现在奔跑中,在视听上形成了与诗歌相似的重章叠句的效果,使影片在强调情感与主题的同时,增添诗意美。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在影片中的运用是影片中人物狂想式的独白,极致的辉煌与优雅,轻快、欢愉又略带忧郁之感,交织着不同的情绪。影片中故事依托于古典音乐进行讲述,使影片本身就带有年代感和文艺色彩,丰富了影片的层次,使影片极具深度但又不失故事性。
图3 电影《无问西东》陈鹏与王敏佳奔跑场景
每一曲音乐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影片中运用大量的古典音乐,把故事建立在音乐之上,极具诗性与美感,而音乐依托导演所讲述的故事,仿佛也在缓缓叙述着这一段历史。音乐既有一般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而在电影艺术中,音乐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了影片总体的艺术结构。一部好电影除了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情节,更需要优美的音乐。每当这段音乐响起,都能引起观众共鸣,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某个特定的情景中。有时候影片的故事可能被人们淡忘了,但属于这部电影的音乐却使人们难以忘怀,常常提及,这是音乐独有的魅力。
影片中的音乐与画面、主题相辅相成,李芳芳导演用巧妙的手法在影片音乐上设置细节,增加了影片的立体感、艺术性和厚度,使影片成为讲述祖辈、父辈青春故事的史诗级艺术作品,成为这部影片的一大亮点。四代人盛放的青春被谱成一曲悠扬的旋律,一幅幅交相辉映的画面穿越了一整个世纪,所有的故事被一束耀眼的光芒串起,这束光芒将指引着我们走完接下来坎坷的道路。人都是在苦难与希望中成长的,世俗怎样,并不重要,未来如何,无须在意,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迷茫时坚信自己的珍贵,爱己所爱,行己所行,听从己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