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影像的真实与浪漫回归

三、时代影像的真实与浪漫回归

“电影内在的潜隐的生命力恰恰是通过外表展现出来的,所以完美通过每个外表都可以了解内在的内容,通过事物的外部也可以了解其内涵。”

《守岛人》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创作,其关于真实感的传达是极为重要的,另外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守岛人》的视听造型上来看,电影的创作团队从开拍之初便定下了“真实”“质感”的风格基调,且重点把握孤岛环境的打造以及32年中年代变迁在生活质感上的表现。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开山岛”主要还是以实拍为主,辅以数字技术和场景置景,电影在技术的加持之下尽力还原真实,放大叙事张力,带给观众惊险、刺激的真实体验。其次,电影在各种细微造型道具上的准备细致全面。王继才身上那一件打了不少补丁的毛衣,从影片开始贯穿到结束时的那只被敲打得凹陷斑斑的铁盆,还有安葬小黄的墓碑上的时间,到最后各种物品的大集合,每一件道具都展示出了32年的时光,都是影片叙事的重要因素。在打牌的时候作弊、跟着收音机学唱淮海戏、吃方便面、看奥运会踢正步、举办新年晚会等等生动又富有趣味性的生活细节展现出人们在面对日复一日的时光中寻找乐趣的乐观精神。抗击猛烈的台风、想尽办法抵御蚊虫、抓紧时间种菜与抢收等等真实惊险的生存细节也极尽真实地再现岛上艰辛的生活空间。最后,音乐在电影中同样参与叙事,起着升华主题的作用。在《守岛人》当中,最为突出和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王继才与妻子在海岛上大声清唱国歌,没有任何技巧,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升国旗、唱国歌将影片的情感不断推向高潮,也牵动着观众的情绪,最终实现影片主体的升华。

在真实、质感的基调铺垫之下,影片拥有了特定的社会现实性以及时代性,与此同时,影片又具有超越时代以及社会现实的浪漫主义情怀。在守岛人王继才的身后,是一群满揣爱国情怀的普通群众和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在影片中,对他们也有着不少描写。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正是在这群人的帮助下,王继才才能够无后顾之忧地驻守在开山岛上。在王继才之前,开山岛是由民兵连修建而成的,在修筑过程之中,小豆子的父亲因为意外牺牲,也正是这些无数的奉献与牺牲最后使得开山岛得以伫立于此;在王继才和妻子的32年坚守过程中,无法完成自给自足,物资补给还得依靠外界的运输,因此他们的生活中也同样有32年坚持向岛上运送物资的朋友,无论大风大浪,32年如一日。身为人子,赡养父母是责任和义务,王继才夫妻无法守护在父母身边,有替他们向父母尽孝的兄弟姊妹等等,他们都是成就英雄模范背后的支撑。英雄背后的群体得到了体现,这也符合中国传统团结协作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图3 电影《守岛人》王继才的家人朋友上岛

另一方面,《守岛人》体现了“英雄主义”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女性人物常常在这样的影像当中存在失位的问题,女性空间也被不断挤压。而在《守岛人》当中,影片则用了大篇幅展现王仕花这一角色。时代的局限带给她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但她坚定性别平等和人人都有可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现代观念,在读书问题上她坚持“男孩女孩一个样,都得念书”的现代价值观,虽然小宝还是没能逃离现实的悲剧,以牺牲自身的学习机会换取弟弟的成长,但这一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极为可贵的。在与丈夫的相处过程中,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人形象,认定了一个男人,就选择一辈子的陪伴,就如那句“你守岛,我守你,只要你一天不下岛,我就一直不离开。”她起初对丈夫埋怨与心疼,随后决定上岛陪伴丈夫,再到在岛上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恶劣环境下生孩子时的坚忍,到最后丈夫去世之后替丈夫守岛的坚定,她的生活一直都在付出。从开始的为丈夫、为孩子,到之后的为开山岛、为国家,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见证了王仕花从“女人到女英雄”的成长过程,也为《守岛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女性身体美学景观,使得影片获得了超越现实主义之上的浪漫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