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愚公”的事功和精神——评电影《安家》

新时代“愚公”的事功和精神——评电影《安家》

暴雪停

昆明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摘 要】电影《安家》据沈洋的中篇扶贫攻坚小说《易地记》改编而成。将《安家》中易地扶贫搬迁的故事与愚公移山相比照,笔者发现易地扶贫搬迁不仅如愚公移山一样是一项艰难的事业,而且影片体现了主人公改变人心的功德和大公无私、不畏艰险的家国情怀。电影所呈现的当代社会实践及其所塑造的人物精神面貌有其历史根源,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宏阔视野理解这部电影,能够发掘其隐而未彰的意义。

【关键词】《安家》;愚公精神;家国情怀;古典资源;革命传统

沈洋创作的中篇扶贫攻坚小说《易地记》发表于《边疆文学》2019年第10期。这部小说发表后产生较大影响,先被《小说选刊》2019年12期转载,又被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和《小说选刊》杂志社联合编选的《易地记——扶贫攻坚优秀中短篇小说选》收录,之后被改编为电影,易名《安家》。《安家》由金琛执导,沈洋、沈力等人担任编剧,讲述了边远山区累马寨易地扶贫搬迁的故事,成功塑造了赵卫国这一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把赵卫国这一形象理解为新时代的“愚公”,易地扶贫搬迁如愚公移山一样艰难,其难在改变人心。由此,本文进一步探讨电影所呈现的扶贫事业及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传统的关系,试图在一个宏阔的视野中对这部电影做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