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照弱德之美的边缘人群
2025年09月26日
一、烛照弱德之美的边缘人群
观嘉莹先生纪录片,感叹她一生的命运无常,当提及她如何处置时,叶嘉莹先生如是答道:“在压力之下,我不是斗争、反抗,而是承受,是坚持。”她称此为弱德。这不仅是嘉陵先生更是与中国历来的儒家新兴有诸多相通。前有《说文解字》解“儒”曰“柔也”;后有寒山拾得问的忍让之说。此品质也正是《活着》与《隐入尘烟》所映照的人物弧光。福贵在面对家族没落、父母儿女的相继离世,影片用阴暗的色调去描述在面对苦难来临时,福贵以柔中有韧去面对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马老四则是在面对众人的非议、接二连三地搬迁中沉默不语继续耕种。这都是对苦难生活的弱德表达。弱德不等同于弱者,而是哀而不伤,以柔克刚。叶嘉莹先生对弱德之美做了如下要求:“所谓‘弱德’,一种是面对外在的强势压力,而另一种则是在内在隐忍中仍能有之持守之力。”《活着》的外在压力在于时代推动,封建家庭逐渐分崩离析,历经内战、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被迫成长。《隐入尘烟》的主人公则象征着主流乡村秩序底端的人群。处于村庄“多余人”身份的马有铁与曹贵英,一个是一辈子为别人干活的免费劳动力,一个是大小便失禁的丧失劳动力的农村妇女。熊猫血、非议、搬迁,都是外界对这两个边缘人的打击。虽然作为弱势者的富贵与马有铁难以改变外在压力,但他们却没有如同阿Q消极忍受,开始将欺凌强加在更为弱势的群体之上,也不似超级英雄正面迎击的刚烈之美,而依旧是自发地通过内在的隐忍,通过足够的心性去消解挫折。“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他们都在大自然的黄土地上相濡以沫开出了关于皮影戏、关于麦子的浪漫之花。但“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仅仅是拥有其品质是远远不够,主人公都相同地面对生命中不可抵挡的死亡,面对生死流变,二者则呈现了不同的态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