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色彩下的后现代主义悲剧

一、喜剧色彩下的后现代主义悲剧

“网剧拍大电影挺平常的,但要杀出血路,必须在故事上下功夫。”[1]《扬名立万》导演刘循子墨在谈到从网剧转型大银幕时这样说。《扬名立万》是一部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电影。后现代主义起源于现代主义而又反叛现代主义,其内核具有叛逆性和创新性。《扬名立万》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地向既有秩序发起挑战。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2]《扬名立万》以喜剧作为元素,悬疑作为内核,通过喜剧元素推进剧情的发展,运用反讽、戏仿、幽默、类型互嵌等后现代形式[3]塑造出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

图1 影片《扬名立万》剧照

影片建立起一个封闭环境,将这些失意电影人聚集在一起进行“暴风雪山庄”式的推理。空间的限制性产生紧张氛围,使人物不断暴露出真实的自身,影片通过消解人性和现实来展现其喜剧性和讽刺性。凶手齐乐山在面对编剧李家辉提问时逻辑不通地对答如流,语言形式上的妙语连珠恰似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中逗哏与捧哏的一问一答。结合戏仿《闪灵》《功夫》等影片的经典片段,消解、对抗传统表达方式,并致敬周杰伦的歌曲《爸,我回来了》,通过相似音异义进行横向嫁接,以及严肃环境下的荒诞嬉笑、夸张的视听语言,显示出影片的喜剧性特征。

影片中几位电影人在各自领域都不甚顺意,看似光鲜的表面下隐藏着不足为外人道的艰辛。各自成功的外衣被人一一揭下,第一次移步反转开始,存在于影片亦同时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影视圈乱象和潜规则被映射出来,烂片泛滥、追逐敏感题材与噱头博取关注、情节俗套、创新不足等暗喻使影片回归现实主义。影片以民国作为背景,动乱时期下军阀混战,金钱、权力、欲望成为主流追求,并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的背景为影片的悲剧内核做了铺垫。上层人的畸形欲望为底层人民带来苦难,强权势力下平民如蝼蚁般被践踏,鹰犬爪牙为他们粉饰太平,“无非是再编一个故事”“我是负责踩灭火苗的人”,暴力现实下小人物的命运被微缩成为歌女夜莺的悲惨际遇,正义无处伸张,唯有以暴制暴,以一种血腥去终止另一种血腥。更令人胆寒的是,这些可怕的事件只是黑暗时代背景下的冰山一角,更有很多难以洞悉、深不可测的恶。

影片中充斥着“将美好摧毁给你看”的悲剧情节,先给予希望,再令人失望。纯洁美好的少女被残忍玩弄,被用来揭露社会黑暗的电影也被掐头去尾,只能在异国放映,而主创团队因船只相撞全员意外死亡,照相馆中无人领取的照片,留下了无尽的怅惘,试图对抗现实却发现如同螳臂当车一般的无力,亦是影片悲剧内核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