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审美与价值:小道承情,圆梦华夏——评电影《邓小平小道》
2025年09月26日
叙事、审美与价值:小道承情,圆梦华夏——评电影《邓小平小道》
鲁富菊
云南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
【摘 要】《邓小平小道》作为一部类型片,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主旋律电影严肃、刻板、僵化的叙事模式,呈现出新的影像书写与表达风格。不同于以往英雄人物的影像塑造风格,《邓小平小道》破除重大题材影视剧的厚重感,抛开史诗叙事,以邓小平同志融入基层的普通生活为出发点,着重表现邓小平的性情和人格,以展现英雄人物背后的精神力量,为我们呈现了邓小平同志心系人民,满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姿态,于隐性柔和的叙事和现代化的审美中传递出更具深度的价值内涵。
【关键词】《邓小平小道》;叙事;审美价值;历史价值
《邓小平小道》由江西、广东、江苏、四川四省联袂打造,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编剧王兴东十五年磨一剑,才打磨出这一剧本,影片自2017立项以来,历时五年,终于完成了拍摄,于2022年4月22日全国公映。长久的积淀和打磨让《邓小平小道》迅速成为口碑之作,并打破了2022年传记片四项票房纪录。与此同时,《邓小平小道》前后获得了六项奖项,无论编剧、摄影、照明,还是主演人员卢奇和于慧的精彩演绎等都给该部影片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成就了新时期更具深度的类型片,也给中国主旋律影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