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依据与统观表征

一、学理依据与统观表征

西南大学虞吉教授在多篇论文中有过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旨在揭示中国电影在早期阶段立足本土的历史发展中,就已经生成了自己的“观念—美学”体系,亦即“良心主义—影像传奇叙事”的完整体系。传奇叙事在其走向成熟并显现为繁荣盛大的历史呈现中生成了“诗歌音乐形式的原则”和“关于情节的结构原则”两大指涉原则,后为中国电影所承续,全面进入了中国电影的原生性建构。这体现了中国电影之于世界电影之林的“异质性”显著特征,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的历史生成与延变研究提供了极为关键的学理依据。

影片《十八洞村》正是承续了上述中国电影“中国性”的美学观念及主流范式,继而为当下“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提供了新时代乡村题材电影创作的创新文本与实践经验。

统观电影《十八洞村》,其深刻反映了“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影像传奇叙事”主流范式的承续表征与守正创新:首先,影片整体诗意性影像场域的营造,体现了传奇叙事“诗歌音乐形式的原则”的电影化转换,“锻造出具有鲜明中国气质、中国风度、中国神韵的作品。”其二,影片延续了影像传奇叙事“关于情节的结构原则”中“追求事件的曲折离奇和缝合照应的构思技巧”,着力内构着一对张力与应力的矛盾关系,既能在戏剧化冲突中满足观众的审美张力需求,又能在真实素材的生活底色与现实质感里,切实引发多元受众主体同影片的情感共鸣与精神共振。其三,影片立足“良心主义”的思想基点,融汇时代精神的价值表达,主要人物饱含感情的同时凸显意志。这正是该片在“良心主义—影像传奇叙事”范式基础上守正创新的倾向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