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资源的传统文化

四、作为当代资源的传统文化

电影《安家》彰显了主人公赵卫国的愚公精神。在扶贫攻坚的当代政治实践中,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愚公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传统与当下的关联。事实上,对愚公精神的表彰可以在革命传统内部找到依据。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毛泽东认为,这一时期有两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它们分别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要挖掉这两座大山就必须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团结起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6]彼时,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结合现实,将《愚公移山》持之以恒、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进行了现代转换。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断裂关系,而是断裂中有连续,连续中有断裂。

如上所述,电影《安家》所张扬的愚公精神,既有其古典的源头,又有其革命的渊源。换言之,我们可以在古典传统和革命传统中理解《安家》所呈现的当代社会实践。易地搬迁是一项专项扶贫工程,此项工作既与中国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7]的思想一脉相承,又与社会主义“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相一致。而主角赵卫国身上所体现的愚公精神、家国情怀,也联通了古典、革命与当代的精神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