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国医生》的叙事空间

影片《中国医生》的叙事空间

胡千纤

华中师范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

【摘 要】本文以《中国医生》为研究对象,以叙事空间为切入点,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在物质空间方面,影片以真实情节刻画金银潭医院空间内生动鲜活的医护人员群像,交代武汉城市空间流变,使故事背景更为完整;在心理空间方面,影片运用回忆、梦境、表意等空间,对不同人物内心进行具象表达,描绘其心理创伤与情感疗愈;在社会空间方面,家庭角色缺位和“国家队”驰援共同构建了不惧牺牲、协力抗疫的社会图景,表达出生命至上的主旨意涵。

【关键词】《中国医生》;叙事空间;空间叙事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瘟疫抗争的历史。[1]数千年来,天花、鼠疫、霍乱等瘟疫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打击,连续不断的大规模瘟疫浩劫时刻警示人类的生存危机。回溯历史,瘟疫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便病毒带来的疾病终将被治愈,但疫情期间人们历经的心理创伤却难以抹去。2003年的非典是21世纪以来首次大规模的瘟疫灾难,SARS侵袭了中国香港、北京与广东地区。无处不在的熏白醋、价格飙升的板蓝根、初期不被重视的肺炎病人以及北京的小汤山医院,一旦提起非典,这些声音、味道和名字都会伴随着人们心中的恐惧被唤醒,成为21世纪初的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瘟疫带来的非常态的生理与心理体验,使其成为绘画、文学、影视剧等领域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瘟疫在艺术领域被不同国别、不同题材加工呈现,折射出不同的社会历史印记与价值观念。与延宕千年的瘟疫相比,电影一百多年的历史显得短暂而渺小,然而这并不妨碍电影成为艺术领域表现瘟疫的璀璨新星。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暴发让这个沉默的人类宿敌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在现实感召下,以新冠疫情为原型创作的电影佳作层出不穷。影片《中国医生》便是其中之一,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在武汉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里,一群普通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携手奋力抗击疫情,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1974年法国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写道:“在所谓‘现代’社会中,空间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2]电影中的空间是最基本的单元,即便是时间也建立在空间的变化之上。列斐伏尔空间理论提出了“空间三元辩证法”,从“感知的”“构想的”“生活的”三个角度描述空间,其描述的空间分别为“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在《中国医生》中,不同空间发挥着不同效用,展现出空间叙事理论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载体,基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层面对影片文本的空间性进行解读,挖掘其蕴含的叙事功能与主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