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点评】

【指导老师点评】

翟颖对电影理论的关注甚至痴迷,在艺术学院似乎并不多见。在撰写《十八洞村》影评文章的起初,我没有想到她能在空间理论、精神分析学等宏大理论的基础上,将电影文本细读的能力展示得滴水不漏。以空间维度评析《十八洞村》衍生出的主体性意涵,在现实主义的语境中,作者发现了影片试图将农民的主体性转为一种诗意的神话,进而试图弥合不同阶层与群体之间的裂隙。同时她也清醒地意识到:过度的共情力也可能导致叙事结构与表意层面的简单化,在观众层面制造一个自认为做到了“共情”的他者,而忽略了根源性的问题。作者也试图从克拉考尔的现实救赎中找到弥合差异的可能性,应该说颇有意味。

文章引用了诸多电影理论,也并非为了炫耀理论武器的强大穿透力,但是如何在具体文本及理论批评视域中建立起一种独特的批评话语,还需要对理论缘起有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建构起更为本土化的批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