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点评】

【指导老师点评】

文章篇幅符合本次活动规定,资料基本完整,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贴合本次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有一定创意,论文条理清晰,分三个时期论述结构层次安排合理。文章建国前和建国初期两个阶段对于抗战题材电影的影片资料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应该更加丰富,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更具独创性的观点和论述。为了写好这篇论文董尔文同学必须更加深入叙事学理论研究,特别是热内特的相关原著,目前对原著的引用情景不难看出董尔文对叙事学理论原著资料的深入了解较少,应该加强对原著的深入研究。本文较之同类文章而言,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原创论点,整体上还是可圈可点。

董尔文同学聚焦战争题材电影,关注到新主流电影作品《金刚川》在叙事模式上的现代转向问题,从主客观视点之间的平衡、开放性叙事、复调叙事,以及对电影时长的创造性运用等方面,对以《金刚川》为代表的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现代性探索进行了反思。

论文思路清晰,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作者的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全面搜集梳理了抗战题材电影文本和叙事学学术资源,研读细致认真,能运用典型抗战题材影片案例来印证和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将叙事学理论与现代性转向思辨结合起来。文章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还不是很明确,文中早期典型影片与现代抗战题材影片不应是新旧二元对立的论证关系,文章第三部分现代转向论述时应该着重体现党的二十大以后抗战题材电影多视点和再现历史事件的新变化。

希望此类反思与创作实践产生更为积极的互动,带动中国电影批评理论进入新的多元化时代!